烏政府軍休戰打造“撒手鐧”
環球瞭望
盡管俄歐斡旋下的新停火協議已經生效,但烏克蘭內戰雙方仍然千方百計地充實戰力,提防對手“施放冷箭”。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報道,烏克蘭國防部已向位於基輔的光線設計局訂購名為“戰鬥”的新式炮射導彈,它能用烏軍T-64、T-72坦克的主炮發射,且射程遠超普通炮彈,堪稱攻堅作戰的“撒手鐧”。
與炮彈相比,導彈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殺傷威力大等優點。炮射導彈就是使用坦克炮發射導彈,將精確製導技術與常規坦克炮有機結合。據悉,烏克蘭光線設計局擁有炮射導彈的領先技術。其實,光線設計局在2008年就對外發布了“戰鬥”炮射導彈係統。不過,可惜的是,由於“戰鬥”導彈必須集成到烏克蘭國產“堡壘-M”坦克上才能發揮威力,這意味著烏克蘭坦克的銷售業績間接影響著“戰鬥”導彈的銷量。結果,受“堡壘-M”坦克銷售不暢的影響,“戰鬥”導彈長期“待字閨中”。直到去年烏克蘭東部武裝衝突升級,烏政府軍連遭敗績,總統波羅申科不得不重整軍工,並要求兵工廠以“戰時速度”補充部隊損失掉的裝備。在一片“自己武裝自己”的喊聲中,光線設計局的“戰鬥”導彈也被烏克蘭國防部想起,確定安裝在翻新的T-64BM主戰坦克上,以便對東部民兵形成某種“威懾”。
按照烏克蘭軍方的標準化命名,一套完整的“戰鬥”導彈係統應該叫作“綜合坦克炮射製導武器”。據介紹,當坦克以30千米/小時行駛時,這種炮射導彈仍可打擊時速低於70千米/小時的移動目標,打擊靜止目標更是不在話下。另外,該係統從行軍狀態轉入戰鬥狀態所需時間不超過3分鍾,反之亦然。
據稱,由於采用了新設計新工藝,“戰鬥”導彈的串聯式戰鬥部可有效攻擊安裝有爆炸式反應裝甲和間隔裝甲的目標,最大破甲厚度提高到800毫米均質鋼板。由於“戰鬥”炮射導彈的有效射程超過5千米,這一射程甚至能把掠地飛行的武裝直升機逼出其有效射程,從而大大降低坦克遭受武裝直升機獵殺的風險。正是基於對“戰鬥”炮射導彈係統的信任,烏克蘭陸軍希望在翻新的T-64BM以及新造的T-84主戰坦克上普及這種“撒手鐧”。
軍事專家分析,新簽署的烏克蘭境內停火協議並不穩定,衝突隨時可能爆發。更重要的是,之前發生的衝突並非簡單的“反恐行動”,而是混合多種作戰特點的“特殊戰爭”。烏軍所麵對的東部民兵也絕非烏合之眾,他們擁有各種先進武器,甚至有大量操作這些武器的“誌願兵”。基輔方麵多次指責俄羅斯輸送大批正規軍和技術裝備到烏東部參戰,但俄政府對此予以堅決否認。
烏克蘭媒體聲稱,來自俄羅斯的“誌願軍”和重武器令烏東民兵變成“準正規軍”,同時也迫使政府軍不得不提升武備。考慮到東部戰場出現了民兵駕駛的T-72B/BM坦克,烏軍現役的T-64、T-62坦克必須進行技術升級,否則無法抗衡。
按照軍事專家的看法,烏克蘭並不缺傳統武器平台,但它們都需要改造升級,烏軍當前最急需的裝備無非兩類:第一類是偵察設備,用於搜尋敵蹤、鎖定目標;第二類就是大威力精確打擊彈藥,盡可能一次攻擊就擊毀目標。從這個意義上看,配備“戰鬥”炮射導彈係統的T-64BM坦克有望使烏克蘭軍人恢複一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