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新聞周刊》紙質版停刊談紙媒麵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1 / 3)

從《新聞周刊》紙質版停刊談紙媒麵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

專題:紙媒轉型之路

作者:藺朝暉

【摘 要】2012年末,美國著名新聞時事類雜誌Newsweek(《新聞周刊》)宣布從2013年起將不再發行紙質版。紙質媒體麵臨著來自新興媒體的巨大挑戰。本文試以《新聞周刊》紙質版停刊事件作為起點,從媒體的內容、媒介影響、廣告模式等方麵分析當下紙媒麵對的主要挑戰,並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聞周刊》 紙質媒體 新興媒體

2012年12月31日,美國著名老牌新聞時事雜誌Newsweek(《新聞周刊》)在出版最後一期紙質版本之後宣布,從2013年起將不再發行紙質版。新版本將采用數字雜誌形式發行,更名為Newsweek Global(《國際新聞周刊》),讀者在線付費,訂閱下載。

《新聞周刊》創刊於1933年2月17日。根據2003年的統計數據,《新聞周刊》在全球的發行量超過400萬份,其中在美國全境310萬份。同時,它還出版日、韓、波蘭、俄、西、阿拉伯等多種語言版本。不過到2011年其發行量已經下降至150萬份。

紙媒將死?

有著80年創辦曆史的《新聞周刊》紙質版的終結,令世界傳媒界不勝唏噓,“紙媒將死”的聲音更加高漲。美國雜誌《名利場》在《新聞周刊》宣布紙質版停刊之後發表文章指出:《新聞周刊》紙質版停刊,意味著社會化時代權威崇拜的消亡;《紐約時報》提出了:“平麵雜誌已死?”這樣的尖銳問題;我國《光明日報》也發出了:“傳統媒體如何突圍?”的疑問。

新聞時事類報紙雜誌由來已久,在歲月的長河中,演繹過極其重要而光輝的角色。從傳統的新聞理論出發來審視其價值,新聞類紙媒在輿論引導、教育啟發民眾、溝通信息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槍炮的發明使奴隸和貴族得以在戰場上平等對峙;印刷術為各階層的人們打開了同樣的信息之門,郵差把知識一視同仁地送到茅屋和宮殿前。①新聞媒體的報道甚至能夠影響到一個國家的政治走向,如美國《華盛頓郵報》率先披露了震驚世界的“水門事件”直接導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鬆辭職。然而,伴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20世紀以來,新興媒體猶如雨後春筍般異軍突起,尤其是網絡媒體的日臻成熟,使得傳統紙質媒體麵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

四麵楚歌

縱觀來自新媒體的挑戰,主要有下幾個主要方麵:

1、發布的速度

計算機網絡在全球的普及讓傳統媒體稱霸時代時期的“獨家新聞”幾乎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原來以小時,甚至以天為單位計算的重大獨家新聞現在隻能以秒來計算了。而雜誌最多隻是周刊,報紙也隻能每天一刊。即使出版“號外”,在網絡媒體“秒速”麵前紙媒也是望塵莫及。

2、發布的內容

在當今信息泛濫的情況下,內容同質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這個“同質”不僅表現在紙質媒體間,更明顯的表現在紙質媒體和新媒體間。網站內容轉載於報紙,報紙的內容來自微博等相互交織錯綜複雜的情況俯拾皆是。然而,對於受眾來說,在內容沒有明顯差異的情況下,為什麼不選擇幾乎免費的新媒體而要選擇收費的傳統紙質媒體呢?

3、廣告的模式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其大部分的運營收入來自廣告,僅憑報紙雜誌的零售付費,網絡媒體的下載收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維持其正常生存發展的。但是,在廣告模式方麵,新興媒體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文字、圖片、聲音、動畫、互動參與等多媒體模式可以說完全擊敗了作為印刷品的傳統紙媒。印刷術時代的優秀代表特征是,冷靜、理智、崇尚邏輯、憎惡自相矛盾。②而在當今以“娛樂”為王的互聯網時代,這些特質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尤其是在廣告領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