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電視台哈薩克語頻道發展現狀
聲屏世界
作者:古麗加娜提·海拉提 麥合布拜·麥麥提力
【摘 要】筆者針對阿勒泰電視台哈薩克語頻道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阿勒泰電視台各項設備、人才及欄目製作等方麵的建議。
【關鍵詞】阿勒泰電視台 哈薩克語頻道 欄目
一、阿勒泰電視台總體狀況
1980年6月25日,阿勒泰地委決定,籌建“阿勒泰錄像轉播電視台”。
1993年阿勒泰電視台的兩個自辦頻道入地區有線廣播電視網播出,實現了無線發射和有線網同步播出。
2001年9月25日,根據中央和自治區有關文件的精神,阿勒泰地區電視台、有線電視台正式實現了合並,並在2004年正式更名為“阿勒泰地區廣播電視台”。
2008年,阿勒泰電視台積極與聯通公司合作,通過租用聯通光纜的形式,將自辦頻道的節目下傳到了地區各縣(市)和大部分鄉鎮,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地區電視台覆蓋目標。
2009年,為做大做強廣播和譯製,阿勒泰地委決定分設成立阿勒泰人民廣播電台和阿勒泰地區影視譯製中心,原阿勒泰地區廣播電視台又更名為阿勒泰地區電視台。
經過了30年的發展與變革,阿勒泰電視台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安全播出、節目製作等方麵均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別是在2004年4月,阿勒泰電視台自籌資金購置了硬盤編輯、采集播出係統,徹底改造了使用20多年之久陳舊老化落後的播出係統,實現了全自動、無磁帶、數字化硬盤播出係統,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電視節目信號很差的問題,拓展了流動字幕、掛角廣告、台標、圖文電視等各項業務功能,提高了廣播電視事業硬件設施的質量,播出質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技術維護量,縮小了與疆內各電視台之間的差距,標誌著阿勒泰地區電視台完成了從落後到先進、從貧乏到完備的基礎建設全新時期。
二、阿勒泰電視台哈薩克語頻道自辦欄目
自辦欄目是每個電視台的“金字招聘”,也是電視台獲取品牌地位的敲門磚,對阿勒泰電視台自辦欄目的分析就是為提升節目品質,創建電視台品牌價值做準備。
阿勒泰電視台的自辦節目是從1985年國家廣播電視部批複“同意阿勒泰地區建立電視台”開始的。1985年2月下旬,阿勒泰電視台成立了編輯部,開始創辦自辦節目。阿勒泰電視台的自辦節目堅持以新聞宣傳為主,立足地區、突出地方特色。宣傳內容主要圍繞地區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地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報道。
1、《農牧天地》欄目
哈薩克族居住在邊遠貧困地區,師資力量薄弱,尤其是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不太平衡,辦學條件也差,導致教育落後的狀況。所以電視台通過各類內容的自辦欄目,擴大群眾的知識麵,讓他們了解外部世界。比如《農牧天地》欄目可以使農牧民觀眾獲取農牧業知識,使農牧民老百姓盡快脫貧致富。
《農牧天地》欄目組有三個人,分別是紮鐵勒拜·葉斯鐵爾拜,主要任務是寫作;阿爾恒·木汗,主要任務是主持及攝像;古麗莎依拉,主要任務是製作。
欄目定位:傳播農牧知識和技術,讓農牧民學到知識,大開眼界。
欄目星期天22:30首播,周一14:40、周三20:20、周五14:40(重播)
2、《阿噶加依》欄目
《阿噶加依》是哈薩克語自辦欄目。《阿噶加依》是在原《藝術天地》的基礎上新開辦的集服務性,藝術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為一體的綜合類欄目。主要內容是傳播哈薩克族文化,關注哈薩克族文學藝術,展現哈薩克族民俗風情等。欄目的民族特色濃厚,文化深度強,每一期的內容都非常特別,內容以介紹哈薩克族著名的詩歌、作家、民間的故事、展現不同地區哈薩克族民俗文化、傳統的民族活動和哈薩克族地區獨特的風土人情為主。觀眾通過觀看節目,可以增長對某個地域的地理特征、曆史發展、文化構成及風俗習慣方麵的知識。因此,欄目在展示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風土人情之外還要展示各地哈薩克民族人民的文化價值觀。無論是節目的策劃還是節目的拍攝、播出都體現了濃鬱的民族文化特點,是阿勒泰電視台的精品欄目,很受觀眾們的喜愛。
欄目組有三個人,分別是哈力汗·哈布都熱蘇力,主要任務是寫作和主持;鐵木爾哈孜·木塔力普,主要任務是攝像;外力·哈力汗,主要任務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