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1 / 3)

論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

播音·主持

作者:管婷婷

【摘 要】縱觀當下電視熒屏,從中央台到各省市電視台,主打欄目中都有談話類節目的身影。可見談話類節目是備受人們關注的。作為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該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根據節目的特點,筆者認為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應該具有真實性、口語化、個性化和娛樂性等特點。

【關鍵詞】談話類節目 主持人 語言風格

電視談話節目起源於西方的talk show,音譯為“脫口秀”,意思是以說話為演示、展覽之意,在西方已有30多年的曆史。20世紀90年代以來,電視談話節目成為了中國各級電視台著力打造的品牌節目。就中國第一檔電視談話類節目中央電視台由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說》為例,以嘉賓及現場觀眾參與的形式,就某一新興社會話題展開討論,並總結出具有一定社會正能量的觀點,一經推出就贏得了很好的收視率。而此節目更換主持人之後,收視率就一落千丈,看來除了外部原因節目競爭激烈之外,內因主持人的語言風格是否適合節目,也必然是節目成功與否的核心問題。

一、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應具有真實性的特點

眾所周知,真實性是一切新聞和新聞活動的基礎,對於電視談話類節目也是如此。談話節目最大的魅力,就是現場語言的碰撞和交鋒,假如語言缺乏真實感,節目內容的真實性就要受到質疑。長期以來,由於舊的思想的模式化宣傳觀念的禁錮,人們習慣於電視節目中說假話、空話、官話、套話,而不是說真話和實話。所以,當中央電視台的談話類節目以“實話實說”來命名,以提倡“實話實說”為宗旨時,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談話節目語言的真實性要求主持人首先在節目中要說實話,所有的語言表達都應該是自然流露,不能有半點的虛假和偽裝;其次,談話過程應該像普通的談話一樣,沒有腳本、不能彩排,是即興的、隨機的和未知的,從而是刺激的。

崔永元在總結“實話實說”的成功之處時就談到,盡管節目錄製之前要確定談話的主題並和嘉賓進行溝通,但是他從來不預先設計提綱,也不和現場的觀眾提前交流,更不會設計談話的過程,甚至有時因為技術上的原因,需要錄製幾個開頭,他每次的開場白都會是不一樣的,以便讓現場的嘉賓和觀眾有現場感和新鮮感。如果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把寫好的播出稿一字不落的播出,就會使節目顯得死板,生硬,沒有真實感,也不會引起受眾的收看興趣。鳳凰中文台的主持人竇文濤也是被廣大觀眾所接受的一位主持人,人們戲稱他的語言風格是“江湖話語”,而他本人對於“江湖話語”的理解則是,“江湖不等同於社會,我覺得有情有義才是江湖,所以在做節目的時候,我努力想找到一種更貼近生活的百姓狀態,我想人是有性情的,我們要說些真心話。”《新徽商》節目是由合肥廣播電視台和中國科大管理學院聯合舉辦的一檔大型訪談節目。其目的是弘揚老徽商精神,推動新徽商健康、持續和快速發展。作為一檔商業談話類節目,如果節目中不說真話,光說空話、套話,不僅節目不生動沒有可看性,甚至會讓觀眾產生錯誤的財經觀念,所以該節目主持人總是用真實、具體的數據帶動話題,並探究事實真相。

二、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應具有口語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