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健康傳播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把握
播音·主持
作者:肇燮 曹家麟
【摘 要】近年來,健康傳播類節目的收視率不斷攀升,但該類節目中的主持人卻存在缺少專業背景知識、人文關懷匱乏等諸多問題。隻有主持人具有良好的人文關懷意識,擁有豐富的醫學專業知識積累和運用能力,把握好主持人的作用,具備恰切通俗的語言風格才能使該類節目獲得更多觀眾的喜愛。本文從健康傳播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運用出發,提出改進健康傳播類節目的新思路。
【關鍵詞】健康傳播 主持人 語言 效能
在傳媒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由於受商業利益的誘惑和製作者素質的影響,不少健康傳播類節目出現了問題,比如主持人定位混亂、角色不清晰、語言失範等。筆者結合播音學和新聞傳播學的相關理論,分析現階段健康傳播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現狀。
一、健康傳播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瓶頸
當前很多健康傳播類節目主持人僅是基礎醫療知識的宣傳者,不重視健康觀念的培養。此問題表現在主持人的語言方麵,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語言樣態單一死板
此現象多見於專業型主持人主持的類似於“醫院就診式”的導醫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樣態常為嚴肅、刻板,給人們以一種 “醫生的感覺”。其實,健康傳播類主持人在節目中若使用晦澀難懂的醫學專業術語來代替日常口語,會使觀眾對節目本質產生陌生、冷漠的感觸,不利於節目中相關健康信息的傳播。如果主持人的語言太過嚴肅與刻板,會帶給受眾距離感。
2、對醫學專業術語缺乏了解
我國目前尚未形成一批專業的健康傳播類節目主持人隊伍,很多主持人對醫學基礎知識了解甚少,缺乏相關生活積累,無能力對節目中涉及到的互動環節做到有效的掌控。作為健康節目主持人,目前遇到的核心問題就是缺少相關基礎醫學知識。麵對受眾的熱情,健康傳播類主持人難以給予受眾更多的幫助。例如,聽眾也許會在節目中的互動環節詢問主持人服用降壓藥的具體原則,麵對這樣的問題,很多健康傳播類主持人都顯的力不從心。另外,有些主持人缺乏專業素養,缺乏受眾意識與服務意識,對醫學常識既不了解也不虛心學習,極大地影響了節目的傳播效果。
3、過分表現自己,忽略專家核心地位
有些主持人擁有豐富人生積累及一定的醫學專業常識,對節目中的專家的話語領悟很快,有能力對節目信息進行總結,並及時調整節目進行的節奏。然而,這樣的主持人卻在不知不覺中走入一個誤區,主持人對自身能力的彰顯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對專家的重視,較大的話語權欲望,容易使主持人與嘉賓的位置顛倒,專家成了主持人的“助理”,節目成了主持人顯示個人能力的舞台。使健康傳播類節目的傳播效果大打折扣,降低了節目內容的可信度。
4、缺乏有效的互動
互動性是健康傳播類節目的重要特性之一。通過節目的互動,主持人可以及時獲知受眾的根本需求,使節目更接地氣。但在節目互動中,有些主持人不注意了解、觀察受眾的需求,僅僅一味地向受眾傳播提前準備好的健康知識,忽略節目服務的對象。
在互動性更差的電視媒體,健康傳播類節目主持人更容易出現唱獨角戲的情況。我們常可以看到主持人對一件事的敘述或與專家一直滔滔不絕的談論,不在乎其他受眾的反饋。使受眾成為了觀眾,節目中忽視大眾傳播理念和傳播效果。使節目主持人產生一種高高在上,獨自吟唱的感覺。
5、歪曲科學,過度吹捧
在一些節目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主持人大打“納米”、“克隆”等科技詞彙牌,語言頗具煽情,很誇張,拉大旗做虎皮,讓人乍一看頗有科學道理,實際並沒有真正的科學依據作支撐。不少主持人還喜歡對專家、醫生或者產品進行過度吹捧,尤其令人失望的是某些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主持人受利益驅使隨意為虛假醫療產品代言廣告,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