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也在這次兩會專題中充分利用起來,它用表格的形式很有條理地將一些複雜或者繁多的統計數字羅列出來,這樣便能幫助受眾更加便捷、直觀地去了解新聞事件。
除此之外,用戶還可以通過手機騰訊新聞觀看一些視頻新聞,甚至是直播新聞,如3月17日視頻《習近平闡釋中國夢:給人民出彩機會》,便是習近平主席在當日兩會閉幕會上發表的講話,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2、交互性讓兩會報道互動起來
與傳統媒體相比,手機新聞使得新聞不隻是單向傳播。如騰訊新聞每則報道後麵,都可以進行評論,用戶看完新聞後,可以將自己的感受發表出來,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評價,這樣不僅能調動受眾積極性,還能將受眾的意見態度反饋出來,供傳播者參考。
如3月16日的一則新聞——《人社部:推遲退休是大勢所趨》,截止16日11:53,就有5146條評論,有讚成的,有反對的,有抱怨的,有讚賞的,這樣網民之間便形成了很好的互動。
網民們對於這些新聞事件的討論,可以說是對其自發式的、群言式的解讀。首先,網民們討論的話題,體現了他們的興趣,這樣就給傳者以啟示,了解受眾關注哪些熱點,關注熱點中的什麼。當然,網民們的討論,很多時候不是完全公正理性的,網民們對新聞的解讀是在某種力量影響下的集體解讀,其過程重於結果。
3、集納性讓兩會報道聯動起來
當前的網絡新聞媒體還沒有新聞采訪發布權,這樣就很難滿足網絡的新聞製作對信息量的需求。而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具有強大的采集力量,豐富的信息資源。這樣,手機新聞以廣播、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新聞來源為依托,憑借網絡平台集納利用傳統媒體信息資源,使得關於兩會的報道聯動起來。
如騰訊新聞關於兩會的報道大多來自新華網,新華視點,人民網,中國廣播網等等,也有轉發中央電視台的視頻或圖片。
結語
最初的手機隻具備簡單的通話功能, 它是我們人際傳播中重要的傳播媒介。然而, 隨著如今使用手機的人數的快速增長,加上手機技術的發展,手機慢慢展現出了一些大眾傳播的特點。體現在個體對新媒介的實用性的依賴,這與新媒介自身的屬性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手機從最初的通訊工具,慢慢兼容其他的媒介,如短信息,是其與文字的兼容;手機報,是與報紙的兼容;手機電視,是與電視的兼容……同時將收音機、錄像機、照相機、音樂播放器、電子書、移動硬盤、鬧鍾、錄音筆、詞典、計算器等附加功能集合在一起後,手機無形中變成了一台個人的移動信息終端。手機不隻是便捷的通信工具,還成為了一種新型的的大眾化傳播媒介。
網絡手機用戶利用手機媒體,向人們展現著自我、創造著個性,形成了一種新的草根文化。而各類信息通過手機媒介這個平台,傳輸到社會的各個階層、角落,3G 網絡使我們實現了手機媒介從人際傳播到大眾傳播的轉型,手機媒介文化是大眾傳媒亞文化的典型代表,成為構建新型大眾傳播媒介的重要載體。手機生活成為人類工作、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手機這一媒介,成為了我們人類更好的延伸,使得一切皆觸手可及。手機的普及與它簡便的操作性,讓人人成為傳播者變得可能,這也同時惠及了大眾傳媒,讓它擁有了一雙無處不在的眼睛,不僅將信息來源拓寬了,而且還豐富了新聞報道的內容。手機媒介基於其精確地鎖定目標受眾的能力,高效的信息抵達率,快速的信息傳播,高度的可信性等,使新聞信息在社會中能夠迅速傳播。未來伴隨著手機使用人數的不斷擴大,以及其功能的不斷增多,手機將建立一種獨特的信息傳播模式,能夠凸顯出人際傳播與眾傳播的傳播新特點。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