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傳統媒體而言,微博起碼具有如下的價值:一、獲取更多新聞線索,形成新的采訪方式;二、基於話題的口碑傳播,對於媒體的微博發布,粉絲們會自動分享和轉發;三、輿情的監測,通過微博可以比較準確的知道公眾對所在媒體和文章的想法,比如發起新聞調查;四、與讀者在最短時間內互動起來,並且成本低廉,同時征集題材、線索打破以往溝通的限製;五、促進發行銷售、廣告等營銷,提高媒體網站的瀏覽點擊量。
構築傳統媒體的微博矩陣正是將上述目標價值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就此而言,傳統媒體相比較一般的企業商家應用起來優勢明顯:一、傳統媒體構建主賬號和子賬號比較容易,因為各家媒體都有自己的特色欄目或者專題可以對應,內容並不缺乏,同時專業媒體的厚度、深度、延伸性不是一般微博能媲美的;二、現有的讀者、觀眾等用戶都是潛在的微博粉絲群,在傳播的最初階段獲得粉絲相對輕鬆,各類子賬號以信息的分類將各類粉絲喜好細分,這有助於進行精確傳播;三、傳統媒體在人員隊伍上有優勢,接受過係統新聞培訓的人員比較容易上手,在發布內容的把關判斷上更為準確;四、因傳統媒體所具有的信息權威性,微博矩陣互推可以後發先至,當微博矩陣運營成熟時,就算有競爭對手發布了一條獨家信息,並開始傳播,你隻要轉發後用微博矩陣及時推送同時加載有質量的短評,微博轉發量會快速飆升,甚至超越原來的發布者。
與傳統媒體原有的新聞模式相比,實現微博矩陣運營需要一定的思維與習慣轉變,這其中的難點也有不少。
首先,要改變現在傳統媒體目前的官微姿態。“這表現在與公眾互動上保持單向發行的態度,原創多,基本上不喜歡轉評,“粉絲”互動少;改變單打獨鬥,缺乏微博矩陣和跨媒體矩陣的傳播意識。”⑤
其次,片麵追求粉絲量,對微博平台的認識存在偏差。
第三,目前傳統媒體對官微並不足夠重視,大都是由記者、編輯兼職管理,甚至由實習生承擔發布工作,這導致上班8小時內有人管理,下班就沒人維護,而發布人的態度也不夠嚴謹,有時甚至鬧出輿論糾紛。而微博矩陣的建立,就必須在管理上設立專人負責管理。微博作為一個全新的平台,有自己的實踐規律,每天21點—24點是微博活躍時期,而且對很多用戶來說,隻有這個時間段才能夠方便地參與各種互動。據筆者統計,現在大多數運營較好的傳統媒體的官微如@江蘇衛視、@現代快報等,大多更新時間是在早上8點開始到晚上23點結束,這樣的單個官微也不是一個編輯能獨立完成的,更何況微博矩陣。
最後,微博傳播的最大特點是快速,這對現有的傳統媒體內容運營中的總編輯負責製是個挑戰。目前,傳統媒體的信息發布流程雖然嚴謹但不能滿足微博快速化的需求,這需要傳統媒體建立全新的流程體係。
參考文獻
①晉雅芬、趙新樂,《媒體官方微博運營模式漸成熟》,中國新聞出版網,2012-12
②劉鵬飛,《網絡輿論格局新變及傳統媒體的作為》,《新聞記者》,2011(1)
③楊藝:《微博矩陣與企業網站的互動運營》,天拓營銷網
④果殼小組,《淺析@果殼網的微博矩陣運營》
⑤袁舒婕,趙新樂,《媒體官方微博麵臨管理問題》,《中國新聞出版報》
(作者單位:江蘇工人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