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廣播如何突破傳統經營模式(1 / 3)

城市廣播如何突破傳統經營模式

經營方略

作者:黃建偉

【摘 要】由於全球經濟低迷,目前國內城市廣播的經營模式麵臨新媒體和其他傳統媒體的衝擊,本文就如何利用廣播的優勢,借鑒其它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經營方式,突破傳統經營模式發展瓶頸,尋求城市廣播經營跳躍式發展的嶄新道路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廣播 新媒體 經營模式

隨著現代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向多樣化發展,結束了廣播、電視、報紙三足鼎立的時期。網絡、手機、移動電視等新生媒體形式的不斷出現,讓城市廣播麵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突破傳統經營的模式,實現城市廣播經營跳躍式發展,成為城市廣播經營發展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目前城市廣播的經營模式

1、廣播的優勢

廣播作為以聲音為唯一載體的傳播媒介,擁有口述、聲音、談話、熱線,速度快、現場報道等優勢,具有運作成本低、製作簡便、接收方便、溝通能力強、互動參與方便、傳遞快捷、時效性強、傳播範圍廣等特點。而城市廣播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的城市性。作為城市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聽眾有著親密的聯係。城市廣播的親近性、互動性及趣味性使聽眾非常容易接納,也能幫助廣播節目實現傳播價值的最大化。城市廣播可以利用這些優勢,通過良好的經營獲得更大的發展。

2、我國廣播經營模式

城市廣播雖然擁有一定的優勢,但自身實力不強,經營模式單一,主要是以有線、無線、衛星等作為平台,通過製作新聞、娛樂、運動、音樂等內容的節目來吸引聽眾,再利用節目的影響力來吸引企業進行廣告投放。

廣播的核心產品就是節目,無論哪種經營模式的廣播都必須要有節目內容,隻有豐富的節目內容才能保證廣播的生存,隻有優質的節目內容才能保證廣播的發展。社會主義的傳媒理論認為傳媒在任何曆史條件下都是一定階級的工具。我國的廣播體製是伴隨社會主義製度形成的,其目的主要是宣傳國家的方針政策,對廣播傳播活動采取了嚴格的控製,包括對節目內容進行檢査、任免負責人等。因此,我國的廣播一直受到了國家在政策上和資金上的保護。正因為這種保護,廣播更為注重的是技術快速發展,而不是豐富和優化節目內容,我國製作的廣播節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比較偏低的。

3、國外廣播經營模式

我國的城市廣播采用的是政府控製下進行有限商業運作的國有廣播模式,在國外還存在公共廣播運作和商業廣播運作兩種模式。公共廣播運作模式下的廣播作為公共事業,不接受政府的直接管理,廣播機構自主製作節目,並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經濟來源以征收接受費為主,並不以贏利為目的。這種運作模式以英國廣播公司為代表,它不播放廣告,也不播放任何有讚助的節目,其收入以收視費為主,以商業經營收入為輔。它的商業活動主要包括銷售音像及印刷製品、銷售節目及頻道、點播服務等。

二、城市廣播經營模式麵臨的衝擊

1、新媒體對廣播的影響

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廣播、電視、報紙三分天下的格局,不斷湧現的新媒體正在削弱廣播的傳統優勢,這些媒體形態可以通過互聯網連接到一起,從而新成一個非常龐大的傳播平台。新媒體具有相互傳播、互動性強、自由點播的優勢,受眾既是信息的點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國外曾把新媒體描述為“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這也是新媒體顛覆傳統媒體最核心和最有價值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