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BBC中眾多的名人演講。除了戰時的新聞廣播外,BBC還經常邀請著名政治家、領導人發表講話,激勵民心士氣。英國首相丘吉爾就是BBC的常客。美國著名記者威廉·曼徹斯特曾經風趣地評論丘吉爾出色的演說。他說,在德國空軍對英國狂轟濫炸之際,英國人隻剩下了三樣東西:一是皇家空軍的勇氣;二是莎士比亞的名言—“我們英國人從來不曾跪倒在征服者腳下,將來也不會”;還有一樣就是丘吉爾的聲音。在30年代的時候,丘吉爾是不看好BBC並且進行過抵製的,但是在二戰期間,他看到了BBC宣傳鼓動的作用,並通過BBC廣播了他的非常有煽動性的係列演講。BBC同時還為反法西斯陣營中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提供講壇。它在戰時尤其為人所稱道的是其冷靜、克製、從容不迫、不帶感情色彩的報道。
二戰結束的時候,BBC已經使用40種語言向世界各地廣播了,就連納粹德國的宣傳家約瑟夫·戈培爾都承認,BBC贏得了二戰中宣傳方麵的巨大勝利,BBC所廣播的盟國戰事情況在精神上極大鼓舞了納粹德國統治地區的老百姓,對戰爭最後的勝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納粹德國廣播在二戰時期的宣傳
德國的廣播自1925年起就已經收歸國有,這為納粹德國實現“協調民族的政治願望與政權的目標”,或曰“一體化”,做了充分的準備。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有一套自己的廣播理論,他稱讚廣播是“現有的最現代化的影響公眾的手段”,雖然廣播並非他的最愛。①
為了提高收聽率,政府開始生產廉價的收音機“大眾收聽器”,政府給予收音機生產商很大的補貼,使得人們都能買得起這一當時的新產品。在進行國內宣傳、煽動戰爭狂熱的同時,納粹政府利用無線電廣播對同盟國也展開了“電波攻勢”。
德國的對外廣播電台分為白色電台、灰色電台和黑色電台三種,也就是所謂的“三色電台網”。②白色電台是官辦的公開電台,主要宣傳法西斯主義,報道德國軍隊在各條戰線取得的“勝利”,以及對占領國的政策;黑色電台是秘密電台,不暴露是德國人辦的,偽裝成是對方國家的地下電台,用以散布假情報,瓦解對方,破壞對方士氣,挑撥不同階級、不同階層的關係,破壞反法西斯戰線的團結;灰色電台介乎黑、白電台之間,有時公開,有時秘密。
1940年5月,德國進攻法國之前,首先對法國展開了強大的謠言攻勢。他們利用三個功率強大的電台,播放一些捏造的法語新聞,視聽感覺像法國官方的新聞,從而在法國國內引起極大的恐慌與混亂。對英國的宣傳也是如此。戰時德國創辦了用英語播送的對英中波廣播和對全世界的短波廣播,其中最有名的是由“赫赫勳爵”所主持的節目。 “赫赫勳爵”的慣用手法是,用一種悲天憫人的語調向英國聽眾現身說法,他每天通過短波向全世界播送十五分鍾的英語新聞解說,但時間不固定。其使用的頻率非常接近BBC的短波頻率,很明顯,這種做法是存心要使聽眾弄錯頻率。“赫赫勳爵”的這個節目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為成功的對外廣播節目之一。③
納粹新聞媒介這種狂熱的鼓噪和欺騙性的宣傳,具有極大的蠱惑力和影響力。在國內,它使德國民眾“義無反顧”地集合在法西斯的戰旗之下,成為希特勒龐大的戰爭機器的推動力。在國外,它製造矛盾、引起社會心理恐慌以削弱反法西斯隊伍的力量。這種蠱惑人心的、煽動性的、欺騙性的宣傳被後人視為一種典型的宣傳模式,即“納粹式宣傳”。
四、兩國廣播宣傳形成差異的原因
英國和德國在二戰中的廣播宣傳差異如此之大,因為他們各自使用新聞的方式是對立的——“真實戰略”和“大謊言”,④而這與兩個國家的傳統和當前的宣傳統治思想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