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博用戶名的自我呈現(3 / 3)

這種網名是完全自我呈現的方式。用名字諧音作為用戶名表達喜好,文學作品中某個意象表現自己的定位,說不出緣由的詞組來表達幽默等等。這類主要是基於現實個人身上已有的特征因素再創作為用戶名。

3、表達希望

這類用戶名主要表達的是對自己的期許或美好祝願。例如對愛情的期盼、對個人成功的期盼。

三、結論與討論

戈夫曼的擬劇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就是演戲,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表現自己,以把握自己給他人造成的印象,為自己欲達到的目的服務。梅羅維茨吸收了戈夫曼擬劇論的精華,發展出了“媒介情境論”,他認為,媒介的變化必然導致社會環境的變化,進而導致人類行為的變化。因此,研究自我呈現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對情境的定義。要研究人們在微博中的自我呈現,必然要先知道用戶對微博這一情境的定義。喻國明教授等認為,每個微博用戶都可以基於關注和粉絲兩個方麵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圈子。一般我們可以把微博上的關注與粉絲群體分為四個關係圈子:

工作圈:主要包括同事、上司、同行業人士、同學等基於相同工作、專業形成的群體。

生活圈:主要包括家人、朋友等日常關係親密的群體。

興趣圈:主要是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話題、或關注共同的明星人物而形成的關係群體。

公共圈:主要包括明星、名人等公眾人物以及企業、組織、新聞機構等。

通過訪談我們發現,微博用戶對微博情境定義主要是依據工作圈和生活圈,這類圈子是現實生活在網絡生活中的存在,對用戶有較大影響,也可以說是粉絲圈。但微博中工作圈與生活圈組合而成的是一個各種情境的融合,用戶在此的自我呈現也是多麵的呈現。這種多麵時常會引起對他人認識的混亂,且這種呈現是開放式的。於是,微博用戶更多采用溫和、中性的方式來表達,比如興趣、愛好或美好希望,而沒有現實生活中,單一情境中那種強烈個性的呈現。

微博與QQ的虛擬、人人網的現實圈相比,情境融合這一特征更加突出,因而微博中的自我呈現更複雜、多元。微博用戶名的自我呈現隻是微博當中最直觀的很小的一部分。筆者認為,微博的自我呈現也可以說是個人公共關係經營。公共關係的情境就是麵對全社會,開放式的一種融合情境,而微博的特性正好符合公共關係的情境。因此,在微博中的自我呈現不僅是私人的社交,更是一種個人公關。

參考文獻

①歐文·戈夫曼 著,馮剛 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②約書亞·梅洛維茨 著,肖誌軍 譯:《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社會行為的影響》[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③陳小文,《QQ網名中的自我呈現》,《東南傳播》,2010(8)

④黃少華、李衛華、郭葉紅,《網絡空間中的自我呈現》,《未來與發展》,2009(4)

⑤王君鈴,《試析個人博客中的自我呈現》,《新聞界》,2009(4)

⑥丁道群,《網絡空間的自我呈現——以網名為例》,《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3)

⑦徐瑞青,《論自我呈現》,《求是學刊》,1994(4)

(作者: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傳播學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