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 / 3)

(3)生理學及動物行為學。霍爾在其著作中,根據動物領地及空間分配習慣,提出了人類的“個人空間”概念,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人類的空間關係機製。這在《無聲的語言》對空間的語言描述中就非常明顯:每一個生物體都有一個身體的邊界,借以和外界分離。從細菌和單細胞起直到人類,每個有機體都有一個可以查知的界限,借以標誌身體的起始點。然而,除了種係發生的尺度之外,還有一個超乎身體的非身體邊界。和身體邊界相比,這個新的邊界難以劃定,但的確存在。我們稱之為“有機體的領地”④。

(4)精神分析理論。這方麵,霍爾主要是受弗洛伊德和埃裏克·弗洛姆(Erich Fromm)和沙利文的影響。其在《無聲的語言》導論中就提到了弗洛姆對其的鼓勵和啟發。也提到沙利文“貢獻卓著”:有助於驅散精神分析領域中的許多迷霧,拓寬了研究人際交往過程的視野。⑤

精神分析理論對霍爾的影響就體現在,他在著作中關注之前傳播和文化研究中人們所忽視的潛意識層麵,特別是時間和空間等非言語傳播因素。

二、《無聲的語言》解讀

霍爾在擔任“第四點計劃”培訓主任期間與不同文化直接的交流和碰撞以及他之前的跨文化經曆,讓他意識到跨文化傳播的重要性;再加上四個學術領域的專業影響,讓他在對跨文化傳播的研究聚焦點,到了“文化”一詞。他認為,正是大家對不同文化的解讀的不同,才導致跨文化交流中種種問題的出現;因而他在這部著作中,就嚐試對“什麼是文化”進行解讀。

人類學家把文化定義為“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習得的行為模式、態度和物質的總和。”霍爾沿用這個定義,但是精神分析理論中“潛意識”理論對其的影響,讓霍爾在對不同文化的研究中,開始觀測“潛意識”的層麵,發現文化有其“隱形層麵”,因而借助該分析理論,霍爾根據文化的知覺程度將文化分為顯形文化、隱形文化和技術性文化三個層麵。

對於三個層次文化的解釋,霍爾在書中舉了滑雪的例子。他提到落基山脈的西坡的格蘭德湖的邊上有個小鎮,冬季被冰雪覆蓋,人人都會滑雪來代步。新到當地學校的教師必須學會滑雪,小孩子學會走路的同時也會學會滑雪。當地人覺得這種生活方式很合心意,覺得理所當然,這就是顯形的傳統和文化。因而,我就將顯形文化理解為覺得理所當然的又是切實可見的文化。

而在同一時期,丹佛也有一群業餘的滑雪愛好者,如果你問這些愛好者裏技術較好的人,問他們是怎樣滑的,用了什麼技巧,或者如何傳授這些技巧,他們都不甚清楚,隻是說:“瞧我的動作”,或“這樣滑”⑥。這是因為他們的滑雪概念是隱形的,對這個觀點的最佳表述莫過於“這樣滑,你會找到竅門的”這句話了。因此,我把隱形文化理解成那些僅為感知,但是你又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文化。

而當有人用成千上萬英尺的膠卷為落基山脈西坡的滑雪專業人士拍片子,技藝高超的運動員衝下山坡、拐彎、爬坡和驟停的全過程被拍攝下來進行分析,其動作被分解。通過這些分解動作的呈現,就可以從技術的角度去談論,還可以描述。這樣的過程,就是將滑雪轉化為技術性的文化了。因此,我把技術性文化的特點概括成可以分析,可以習得的文化。

根據感知程度將文化分成三層次後,霍爾又提到,這三種文化層次“其中之一占主導地位,但三者都存在”⑦。也就是說,“即使是那些隻有隱形技能的人也必然卷入技術性文化的層次,否則他們就難以談論滑雪的細節。”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