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麥克盧漢“地球村”的理想與現實(1 / 3)

麥克盧漢“地球村”的理想與現實

學子論文選登

作者:王凱文

【摘 要】麥克盧漢是傳播學界的傳奇人物,他的理論建構新穎,具有創新性。他在半個世紀前所提出的種種預言,於當今社會逐一實現。他所提出的“地球村”概念,也開始發揮著重大作用。麥克盧漢對地球村充滿美好願景,他認為,世界大同,人類整體合一。而現實社會卻並未完全如他所願。筆者認為,地球村概念在當下社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關鍵詞】麥克盧漢 地球村 願景 現實

20世紀,由於電力全麵發展,人類的活動空間以空前的速度向外拓展。麥克盧漢提出的“地球村”概念特別具有預見性。隨著互聯網的快速崛起,“地球村”的概念也越來越得到學界和普通大眾的認可,這說明麥克盧漢的“地球村”理論對當代社會的理解和預知有其深刻獨到之處。其次,通過對其傳記和著作的閱讀和思考,筆者發現在當今社會,即看似一片和諧的“地球村”中,實際上還隱藏著很多對於大同世界的阻礙因素。

一、“地球村”概念產生的背景

1、麥克盧漢的媒介技術思想中心即 “媒介是人的延伸”

“經過三千年專業分工的爆炸性增長以後,經曆了由於肢體的技術性延伸而日益加劇的專業化和異化以後,我們這個世界由於戲劇性的逆向變化而收縮變小了。由於電力使地球縮小,我們這個地球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村落。一切社會功能和政治功能都結合起來,以電的速度產生內爆,這就使人的責任意識大大提高”。①

“地球村”這個概念可以從兩方麵進行探討:一方麵為個體感官,另一個方麵則是社會構成。麥克盧漢的學說大部分體現在第一方麵,但是不可否認,個體感官被延伸後,對社會結構的組成與發展也必然產生影響,由此,媒介技術本身可以將人的感官係統延伸帶來“地球村”的產生。雖然媒介信息也被麥克盧漢關注,但是,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技術本身更為重要。

由此可見,“地球村”是因為我們人類個體感官被延伸,直接導致我們的空間和物理距離被縮短而形成的,而不是單純的信息交換與流通。

2、忠貞的宗教信仰——天主教徒

麥克盧漢的宗教背景最初為基督教,但是後期卻改為天主教。這一人生經曆使他的理論思想深深受到天主教的影響。 “1937年3月25日是聖星期四,麥克盧漢正式皈依天主教。對他而言,教徒的生活受到教會的強化之後,就成為人生最高尚的冒險。正如他20世紀70年代對記者的談話一樣,這樣的信仰改變了人的存在,‘使人的存在帶上神秘的色彩,使一個背著包袱、未受啟迪的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高尚的人。’”②

由於虔誠的宗教信仰,他對於人類社會重回“共同體”有強大信心,而“地球村”的預言,在麥克盧漢看來正是重回共同體的表現。因此,麥克盧漢認為,第三個階段,即“重回部落化時代”,實際上是“地球村”的實現,簡單地說,是通過網絡技術和現代科技帶領我們人類走向新的“大同世界”。

具體演變過程如下:首先,天主教教義認為人類曆史是一個不斷努力救贖重返伊甸園的曆程,他們將人類曆史發展劃分為為“伊甸園——被逐出伊甸園---重返伊甸園”。與此同時,作為虔誠的天主教徒,根據教義模式,麥克盧漢認為人的感知能力也經曆了“完整——分裂——重新完整”三個階段。最後,他由此提出人類社會經曆“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變化,這最後一個階段,則是他提出的概念——“地球村”階段。

二、麥克盧漢設想的“地球村”的特征

首先,“自動化會結束傳統觀念的職業,用角色取而代之。電力媒介將會使許多人退出原來那種分割的社會——條條塊塊割裂的,分析式功能的社會,產生一個人人參與的新型的整合的地球村。”③在電子傳播時代,地球村中的每個人都能夠互相溝通,整個人類群體合為一體,部分與整體相互依存和影響。傳播媒介在整個過程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