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不同需求的滿足促使媒介融合的形成
隨著社會和媒介事業的發展,整個媒介的傳播環境已發生變化。以往媒介信息服務對象的位置角色是受眾,他們更多的隻是被動地接收各類信息,從而形成了受眾時代的媒介環境特點,即大眾傳媒以點對麵的方式傳播各類信息,這些信息的選擇和把關都是由媒介完成,容易給廣大受眾形成一個符合大眾媒介需要的“擬態環境”,在這種條件下,媒介傳播的信息量少、種類單一,信息分享也多是免費的,媒介的收入主要靠廣告,因此,各媒介十分看重收視率、收聽率或覆蓋率等;到了現今的用戶時代,則有不同的媒介傳播環境特點,即大眾媒介根據消費對象的不同需求,選擇和製作不同的資訊信息內容和方式等,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願望,實現點對點的服務。當然這種有針對性的小眾服務多數是收費的,在這種條件下就要求與媒介有關的各環節運營商充分重視消費者的個人需求,通過多種手段和方式、利用多種有效技術和資源組合有針對性地製作和分享不同信息資源。
三、新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聞人
不同的傳統媒介的信息傳遞載體和方式是不同的,如報紙主要使用文字和圖片,電視主要使用視頻,而廣播主要使用聲音等。就這些形式來看,各媒介的信息傳遞方式較固定,也較單一,整個信息的生產過程都是相對獨立的。隨著媒介融合的產生出現了很多的融合新聞,這就要求整個采編隊伍跨媒介合作,運用多種技術手段和方式重新組合信息資源,打破原來的生產流程和格局,建立新的生產方式和產品,這些都對新環境下的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那麼如何在這樣一個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下做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考慮:
1、在思想意識方麵堅守新聞職業道德
思想意識能指導一個人的行為和方向。對新聞工作者來說,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素養,還要有優良的道德素養,尤其是在媒介融合的新環境下,媒介信息的表達方式多樣化、傳播途徑立體化,信息內容商業化和市場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更要遵守職業道德。避免利用媒介便利牟取私利或進行權利尋租、避免惡意炒作新聞、避免報道範圍出界甚至製造“假新聞”、“有償新聞”等。
2、在實際操作能力方麵掌握“全媒體”業務技能
以往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是“專”,要精通於某一方麵的技術或本領,一般的新聞記者等僅僅是做單純的文字工作或僅僅是單純的攝影工作等,工作內容較單一、形式較少。而在媒介融合後就要求記者等新聞工作者是技術的多麵手,要具備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傳播手段的操作能力,要能夠通過多種媒介技術的融合來完成新聞信息的采編製作過程,要能一個人擔當多個人的角色,集多項工種於一身,能獨立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同時,製作出來的作品要能夠為多家媒介所共同使用,可以多渠道傳播。
媒介融合環境下的新聞工作者除了在技術能力上要懂得“廣”、“深”外,還要了解媒介經營和媒介管理,這樣才能在更宏觀的角度上把握整個媒介的生產和發展,要做到對采編策劃、資源共享、製度保障、傳播渠道、績效管理及產業鏈發展等多方麵都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勝任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