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組織內部科技信息傳播機製
農村合作組織內部科技傳播是以科技信息溝通為主要內容的組織傳播。按其結構可分為組織內正式傳播和組織內非正式傳播。
(1)組織內正式科技傳播。科技信息下行傳播:農村合作組織大多有自己的管理機構,如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農業科技信息自上而下的傳播一般由以理事長為首的理事會透過合作組織內部的各個層麵,從傳播者(管理層)向受眾(以農民為主的會員)傳遞的過程。傳播主要借助於文字(宣傳冊、圖書資料等)、聲音(召集會員集中講授等)、圖像(科普音像製品等)等形式。其傳播內容包括產前、產中、產後的係列信息,具體有生產資料信息、生產技術信息、農產品加工技術信息等。
科技信息上行傳播:合作組織中科技信息自下而上的傳播是指在農業科技的使用者(農戶)在應用農業科技過程中向合作組織表達意見和態度、反映情況的過程。形式多為直接向組織的管理層反映對農業科技的滿意度,並提出希望與要求。由於農村合作組織與農民之間聯係十分緊密,因而這種形式的信息傳播減少信息傳遞的層級,避免了傳播過程中的失真現象,提高農業科技信息傳遞的精確度,提高傳播的質量,有利於農業科技的改進與創新。
科技信息橫向傳播:包含在農村合作組織內部各機構之間、會員之間的同級同類的橫向信息交流。橫向的交流是農村合作組織的優勢所在,不受時間、地點限製,是和諧組織內部關係、解決農業科技應用中出現問題的有效渠道。
(2)組織內非正式科技傳播。非正式傳播是指組織內不通過製度性組織關係的信息傳遞過程,對於農村合作組織而言,一般包含會員之間人際傳播和非正式的小群體傳播。農業科技信息的非正式傳播是農村合作組織的真正生命力所在。
農村合作組織本身就是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聯合組織而成的,因而最有利於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農民作為農業科技的應用主體,在應用過程中,對出現的疑問和困難隨時進行交流,這種交流具有雙向性、平等性和隨意性,然而對於農業科技的傳播和推廣來說是最有效的。
2、組織外部科技信息傳播機製
組織外傳播的過程,是組織與外部環境進行信息互動的過程,它包括信息輸入和信息輸出兩個方麵。④農村合作組織外部科技信息的傳播主要表現為科技信息由外部輸入的過程。在信息輸入過程中,農村合作組織集中扮演了“兩級傳播”的中介環節和“意見領袖”的角色。
“兩級傳播”和“意見領袖”由美國傳播學者保羅·拉紮斯費爾德提出。前者認為信息並不是直接流向大眾的,而是先通過媒體到達一些人,然後再從這些人到其他的人。後者認為對於媒介所傳播的信息和觀點, 有部分受眾會積極接受,並加以再傳播, 這些人即是“意見領袖”;而另一部分人則主要依靠“意見領袖”的接觸來指導自己的行動。與農戶科技需求與科技的滿足之間的矛盾一直以來嚴重製約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究其原因在於兩者之間缺乏一個有效的雙向交流與傳遞的中介組織,而農村合作組織恰恰彌補了空缺。
三、農村合作組織科技傳播機製存在不足及完善建議
1、加強組織內部建設,夯實科技傳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