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交媒體成為美國政府參與國際事務的新手段
美國政府利用社交媒體參與國際事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第一,美國政府通過社交媒體公開政府的外交信息,將政府官員出席會議及出訪的文字信息、圖片、視頻等上傳到政府網站,並在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媒體上向全球公開。通過這種社交媒體平台,美國政府將本國的政治信息盡可能全麵地傳達給了國際受眾。此外,美國政府還可利用社交媒體的快速反饋與強互動性監控國際社會對於某一事件的態度和看法,並可將此作為其下一步外交決策的參考依據。第二,美國政府積極利用國內外的社交媒體平台“為己服務”。以中國內地為例,2009年美國駐華使館就在騰訊網開設了博客,2010年美國使領館、美中交流機構、文化教育基金會以及部分外交官等都在新浪微博平台上開通了官方賬戶,除發布相關工作信息外,美國的外交人員還積極與中國民眾展開互動,宣傳美國的外交政策和政治觀念。第三,美國政府利用twitter等社交媒體平台影響幹涉他國內政。2009年伊朗總統大選,保守派總統內賈德獲勝,但改革派穆薩維的支持者認為選舉作弊,發起了一場政治動亂。在動亂期間,伊朗政府對外國媒體和互聯網實施了管製,但政府對於網絡站點的傳統封殺方式並不能影響網民通過其他的代理平台來登錄使用社交媒體,因此伊朗反對派網民轉而利用twitter、youtube、facebook等社交媒體相互串聯,在伊朗國內和國際社會散播消息,製造輿論向政府施壓。在這些社交媒體中,總部位於美國的twitter發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伊朗反對派能夠順利收集和發送抗議信息並與國際社會保持聯係,美國國務院官員傑瑞德.科恩用電子郵件向twitter網站提出暫時中斷twitter網站的全球維護工作,美國政府通過向twitter網站施壓的方式間接插手了伊朗國內事務。此外,美國著名媒體CNN也從twitter、youtube上獲取信息,與伊朗反對派互為支持,製造國際輿論,支持伊朗國內的遊行示威活動。
新興的社交媒體融合了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構成了一個立體即時的傳播網絡,聚合了大量個人網民的力量。在網絡社會,社交媒體在信息傳播和社會輿論的營造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美國政府適時將之用作政治傳播的新陣地。在美國國內,社交媒體的即時性、互動性和低成本的傳播優勢使其成為美國政府推動政府信息透明化、公開化並吸引普通民眾參政的重要工具;同時也使其成為美國的政治黨派和政治精英推行政治營銷的新手段。在國際社會,社交媒體的無地點、無邊界和強聚合力的傳播優勢使其成為了美國政府傳遞本國的政治思想和價值觀,製造國際輿論幹涉他國事務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見,社交媒體逐漸成為美國等大國傳播本國的政治理念、謀取政治利益、推行霸權主義的新手段,社交媒體在美國的外交政策和國家戰略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反觀我國,以微博、人人網、開心網、天涯社區等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在政治傳播中發揮的作用與美國相比尚處於起步階段。但是近年來,我國政府對通過社交媒體傳播政治信息的意識也逐漸提高,眾多政府部門都開設了專門的政府網站、論壇及政務微博等,中國普通民眾對於政治生活的參與意識也在提升。社交媒體越來越成為我國網絡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影響著傳統媒體所代表的社會輿論。因“釣魚島事件”而引發的反日示威遊行就充分印證了社交媒體在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影響社會輿論方麵的強大作用。鑒於社交媒體在未來國家事務以及外交事務中能夠發揮的重要作用,我國政府應更多借鑒美國在政治傳播方麵對社交媒體的應用。
參考文獻
①趙洪凱,《淺析奧巴馬政府的“E外交”》,《現代國際關係》,2010(7):22
②何威,《“互聯網總統”的迷思 ——2008美國總統大選中的互聯網應用分析》,《國際新聞界》,2009(1):78
③http://www.whitehouse.gov/si-
tes/default/files/omb/assets/memoranda_2010/m10-06.pdf.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傳播學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