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編輯出版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破解之策(1 / 2)

編輯出版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破解之策

教育園地

作者:牛正攀

【摘 要】編輯出版專業畢業生因缺乏一般學科專業知識不被用人單位認可,陷入就業尷尬,引發編輯出版教育危機。應該借鑒“一般學科”+“教育學知識”的師範模式,實施“一般學科”+“編輯出版知識”的培養模式,破解編輯出版教育危機。

【關鍵詞】編輯出版 教育危機 師範模式

一、編輯出版教育麵臨的問題

從1983年9月武漢大學創辦我國第一個高校編輯出版類專業——圖書發行管理學專業以來,編輯出版專業走過了將近30年的發展曆程。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伴隨著嚴重的問題和危機,其中之一就是畢業生不符合出版行業需求,而被拒之門外,就業現實與培養目標相距甚遠。出版單位招聘編輯大多根據出版產品的學科領域選擇具有某一學科背景的畢業生,極少考慮編輯出版專業的畢業生。究其原因,出版業作為典型的“內容產業”,核心業務是對內容的選擇和優化,編輯出版專業畢業生隻懂編輯出版知識,缺少某一學科專業知識,是難以勝任專業編輯工作的。編輯出版專業這一與生俱來的缺陷已為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所關注。

1984年7月,胡喬木建議在高校試辦編輯專業時指出:“編輯之為學,非一般基礎課學得好即能勝任”。①不少人將這句話誤解為隻要有了編輯學知識,就能勝任編輯工作,而忽視了更為重要的“一般基礎課”——學科專業知識背景。學科專業知識和編輯出版知識都是從事編輯工作的必要條件,從實際情況來看,前者比後者更重要。

出版單位普遍認為,較好的學科專業知識背景才是一個編輯獲得長遠發展的根本。編輯出版方麵的知識和技能屬於經驗性的,畢業生可以在進社後通過培訓和實踐在不長的時間內獲得,而某一學科的專業知識難以如此輕易的具備。因此,編輯出版專業畢業生雖然熟悉出版流程、校對符號等編輯出版知識,但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即業內常說的上手快但後勁不足。很難真正擔當起一位職業出版人角色。②河南大學李建偉教授認為:編輯工作者缺少其他學科作為支撐,將很難勝任深層次信息整合的需要,即使是僅僅作為大眾類出版物的編輯,也存在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需要在工作中重新補課。近些年業界對編輯出版專業本科生不感興趣,從一個側麵反映了這一問題。③特別是2002年開始實施“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製度”以後,其他專業畢業生隻要通過國家統一組織的考試,取得“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其競爭優勢明顯強於編輯出版專業畢業生。

相對於大眾出版,專業出版領域如科技、醫學、藝術等對編輯的相關學科專業知識有著更高的要求,專業出版的作者多為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編輯如果沒有學科專業知識,就很難與作者進行有效溝通,更談不上完成策劃選題、審稿、加工任務了。為保證專業出版物的質量,新聞出版總署2010年11月下發了《關於加強養生保健類出版物管理的通知》,指出出版養生保健類出版物實行“資質準入製度”,凡出版養生保健類出版物的出版社必須具備相應的編輯出版力量,設立專業的編輯室,編輯人員須具有正規醫學院校本科以上學曆。④2012年9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範的通知》,要求出版單位應安排具備較強學科背景的專業編輯人員擔任學術著作的責任編輯,確保學術質量。⑤

對此,不少研究者認識到了編輯出版專業“具有依托其他專業的特性”⑥,提出了通過“二學位”、跨專業考研等方式破解編輯出版專業麵臨的難題。“二學位”需要其他專業的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選修編輯出版類課程,並根據所修學分另交一份學費。跨專業考研需要其他專業學生自學編輯出版類課程,還要看報考院校是否接收跨專業考生,即使接收一般都要求加試幾門專業課,難度相對較大。因此這兩種方式的實際效果並不理想,隻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編輯出版專業教育危機。並且如果一個專業隻有通過另交學費修二學位或跨專業考研才能尋得出路,其作為大學專業獨立存在的合理性必然受到質疑。對此曾有不止一家刊物組織專題進行討論,並指出出版發達國家並無編輯出版本科專業,使得我國編輯出版教育危機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