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智力”,是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判斷力等能力。開發孩子的智力能力是每位媽媽的任務,但是一定要注意合理和適度,極度開發和不合理開發都會對孩子造成永久性傷害。
42. 我愛益智遊戲!--智力的開發是在孩子不知不覺中進行的
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對孩子來說,遊戲是學習,遊戲是勞動,遊戲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高爾基也曾說過:“遊戲是小兒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徑。”每個孩子都喜歡玩遊戲,也會把玩遊戲的時間視為最快樂的時光,在其中,孩子身心不但得到了滿足,智力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被開發了。
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與女兒經常玩“注意看”的遊戲。
斯特娜夫人一手抓住五六根彩色的發帶,在女兒麵前一晃而過,然後讓女兒說出發帶的數量。
遊戲的一開始,斯特娜夫人速度比較慢,但是女兒並不能準確地說出發帶的數量。玩過幾次之後,女兒的注意力越來越集中,判斷力也越發準確。
最讓女兒感興趣的不僅僅是猜發帶的數量,而是她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讓母親來猜。而母親也不是每次都可以準確地判斷出來。母女倆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都提升了注意力。
我們可以學習斯特娜夫人用遊戲的方式來鍛煉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隻是孩子智力能力的一種體現,而孩子的想象力、記憶力、判斷力、創造力等能力都可以通過益智遊戲獲得開發。所以,為了孩子的智力能夠得到合理發展,我們就要成為他最好的玩伴。
▲ 借助棋類遊戲開發孩子的思維能力
比爾·蓋茨的外祖母經常陪他玩下跳棋、打橋牌等遊戲。每次玩遊戲時,外祖母總是對小比爾說:“使勁想!使勁想!”當小比爾下了一步好棋時,外祖母就會拍手叫好。這些遊戲不但鍛煉了比爾·蓋茨的思維能力,而且無形中也培養了他的觀察力和注意力。
的確,孩子在玩棋類遊戲時,眼睛得仔細看,腦子得不停地轉,手還要聽腦子的指揮。一次棋類遊戲就能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全方位的觀察能力,要是失敗了,還考驗了心理承受能力。那麼,如果我們有空,就和孩子下盤棋吧!
▲ 和孩子玩“情景角色遊戲”
6年級的唐昊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強,而且特別不喜歡記憶語文科目中的文學常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媽媽就利用周末的晚上,請唐昊當老師,媽媽當學生,“老師”給“學生”講解有關文學常識類的題目,還要出考題讓媽媽作答。
唐昊一開始覺得挺有意思,真正參與進去之後才發現並不是很容易,但是麵對“學生”渴望的眼神,不得不硬著頭皮“教課”。一段時間下來,唐昊的語言組織能力強了很多不說,也不再討厭文學常識了。
這種變換角色的遊戲可以大大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和表達能力,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有趣的故事,然後和孩子一起扮演其中的角色。孩子為了能說出台詞,必須背會故事中的部分內容,並要流暢地表達出來,這個過程孩子的語言智能就被開發了出來。
▲ 遊戲難度要適中。
遊戲的難易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參與的積極性。如果遊戲過難,孩子會因不能很好地掌握遊戲技巧而喪失信心;如果過於簡單,他又會因為沒有挑戰性而失去興趣。所以,我們最好根據他的年齡、愛好和能力選擇適合他的遊戲。
另外,在競技遊戲中,不要總是讓孩子處於下風。否則,他就會因屢受打擊而不願意繼續玩。所以,我們要適當地 “降低”自己的智能,當我們和孩子的智能高低相當的時候,他才會通過彼此的切磋而迅速成長。
▲ 用心投入到遊戲中
一天,小蕊邀請媽媽一起玩橡皮泥。媽媽答應了,並就找來小凳子坐在小蕊身邊一起玩。但是,媽媽一邊玩,一邊看電視,還會隨著電視節目哈哈大笑。媽媽不專心的樣子被小蕊看出來了,小蕊生氣地對媽媽說:“媽媽,您還是看電視去吧!”
如果我們選擇了和孩子一起玩,那就認認真真地投入進去,而不是應付孩子,這樣不但不尊重他,他也從我們身上學會了三心二意。另外,我們在與孩子做遊戲的時候,不要總對他的行為指手畫腳。他一旦玩得不輕鬆,遊戲就很難起到開發他智力潛能的作用。
43.媽媽,我不想學奧數!--開發智力,不是一定要上奧數、珠心算
最近幾年,奧數和珠心算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成了孩子和媽媽們追捧的火熱學科。
有的媽媽聽說珠心算能開發孩子的智力,就讓學齡前的孩子開始學習;有的媽媽得知,一些重點初中的入學條件之一是孩子要有好的奧數成績,於是就義無反顧地把孩子送進奧數班;有的媽媽看著其他孩子都在學,也跟風地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其中一員;而有的媽媽在“門外”觀望,一直在考慮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