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華輪船破產,大新華物流又債務纏身,如此看來,沙鋼船務隻能找海航這個擔保人要債了。“沙鋼船務和大新華都是在香港注冊的公司,沒有海航擔保,大新華沒那麼容易拿船,沙鋼船務當時拿船也是由沙鋼集團擔保。”一位接近沙鋼船務的匿名人士透露。
不過,大新華方麵卻表示,合同有問題。按照航運業的慣常做法,航運公司在拿到一定期限的長期運輸合同後,才會去租借相應期限的船舶,而當年雙方簽署上述租船合同時,大新華輪船並沒有拿到相應的長期運輸合同,“目前,關於當年簽署的這一合同是否有違規行為,有關部門也在調查之中”。
行業不景氣,企業“窮吃窮”
大新華物流“斷臂”自救,忙著擺脫與大新華輪船的關係。沒想到,在9月15日沙鋼船務對外發布的《關於“海娜號”遊輪在韓被扣事件的情況說明》中,也澄清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並無關係。江蘇沙鋼集團也派出發言人,確定與沙鋼船務“沒關係”。
作為追債方,沙鋼船務是2004年在香港注冊的航運公司,當時沙鋼集團的下屬企業沙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擁有沙鋼船務51%的股權,但在2008年、2012年兩次股權重組後,沙鋼集團已不再擁有沙鋼船務的股權。不過,曾在沙鋼集團工作的中層管理者透露,沙鋼船務的重組屬於“換湯不換藥”,工作人員並沒有變化,工作地點也主要在江蘇,社會關係、業務往來也以江蘇、浙江為主,與沙鋼集團依然有著眾多的利益聯係。
那麼,作為沙鋼船務的後盾,沙鋼集團應該“財大氣粗”吧?答案卻是否定的。雖然沙鋼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但依然難逃2012-2013年的行業寒流。從2013年經營業績來看,上半年淨利潤隻有880萬元,暴減7成;而其截至中報的現金淨流量為- 8330萬元,數額約是當期淨利潤的10倍。看來,沙鋼集團也很差錢。
由此推測,沙鋼船務很難從“老東家”沙鋼集團處有效融資,不得已隻能強行要債。回過頭來再看海航與沙鋼船務的糾紛,不排除經濟不景氣大背景下,行業、企業之間“窮吃窮”的可能性。沙鋼船務自己就擁有較大數額的應付賬款、應還借款,資金壓力巨大;多次向客戶討債不成,不得已才出狠招,扣了船,連船上的遊客和中國公司的麵子一起“扣”了。至於海航,自身債務壓力亦巨大,有數據顯示,海航集團的負債率一直在70%以上,2009年一度高達83.3%。
9月21日,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剛剛回到天津港兩天的“海娜號”已再次起航前往韓國,後續的航次也沒有受到影響。海航這是急著賣船票還租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