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撕扯遊客 死磕海航 沙鋼全球追債令!(2)(1)(1 / 1)

債務逼出“海盜”

“該遊輪的扣押是由海航集團一而再、再而三違約造成,海航集團必須承擔其擔保還款責任。在整個大新華欠付租金的過程中,沙鋼船務屢次要求海航集團承擔其擔保人的責任義務,但均遭拒絕。”沙鋼船務在給《中國企業報》記者的郵件回複中稱。

事實上,沙鋼船務稱得上一個“扣船”老手了。自從大新華輪船欠債不還後,就走上了仲裁與扣船相結合的道路。

2011年2月17日,沙鋼船務拿到針對大新華船務和海航集團的第一個倫敦海事仲裁委員會裁決令,金額約515萬美元。追討無果後,一心要賬的沙鋼船務再次遞交仲裁申請,約兩個月後拿到第二個仲裁令,判定大新華輪船向沙鋼船務支付約231萬美元。兩次仲裁令下來,沙鋼船務的討債金額上漲到746萬美元,但大新華輪船仍然拒絕支付欠款。

沙鋼船務董事張潔指出,沙鋼船務根據國際海事法律,開始了第一次扣船——2011年3月在印度扣押海航集團子公司的一艘海峽型船舶“Bulk Peace”。在扣押船舶大約3周後,大新華輪船和海航集團支付了前兩個裁決令的欠付租金,並承諾在未來的合同執行過程中及時付款,沙鋼船務才釋放了該船。

不過,這年頭欠錢的才是大爺。在“Bulk Peace”被釋後,大新華輪船在後來約四個月的時間內未能履約,沙鋼船務繼續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機會扣押海航集團、大新華的資產。2011年7月19日,沙鋼船務在南非扣押海航集團下屬大新華輪船公司的一艘超級油輪“GC Guangzhou號”。因大新華輪船繼續欠付租金,沙鋼船務陸續從倫敦高院贏得第三、第四和第五個裁決令。張潔稱盡管沙鋼船務多次要求大新華和海航集團履約,但大新華和海航集團不予回應。

與前兩次扣押的十幾萬噸散貨船和油輪不同,扣留“海娜號”順帶“捆綁”了1600餘名無辜乘客,“這在國際海事領域可以說是第一次。”海航方麵表示。

沙鋼船務描述的“追債路”遭到大新華物流的否定。大新華物流副總裁文江稱,此前沙鋼船務的兩次扣船都是錯扣,“海娜號”才是沙鋼船務第一次扣押到海航集團旗下的資產。沙鋼船務提供的資料就證實,“GC Guangzhou號”扣押約兩周後,大新華輪船向南非海事法院遞交證明材料,證明該油輪並非海航集團資產。隨後,南非海事法院釋放該油輪。

“1美元”出售,謀“金蟬脫殼”

令沙鋼船務意想不到的是,2012年竟成為大新華輪船的“末日”。

當年,大新華物流虧損,海航集團一舉處罰了21名高管。作為大新華物流的子公司,大新華輪船作價“1美元”,轉讓給一家注冊在馬紹爾群島的公司,雙方的人事管理也已分開,大新華物流和大新華輪船已毫無聯係。

“2013年4月8日,沙鋼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請清盤大新華輪船的聽證會召開,法官當庭頒布大新華輪船臨時清盤令,清盤程序於當日下午正式開始執行,破產管理署指定臨時清盤人,全麵接管大新華輪船。”海航人士告訴記者。

盡管大新華物流玩了一計“金蟬脫殼”,甩掉大新華輪船這一包袱,但卻不一定能甩掉身上的債。有分析指出,大新華物流這招“金蟬脫殼”隻是一廂情願,雙方的糾紛仍要視法院判決而定。

更重要的是,大新華物流並非有錢不還,自己也債務纏身。2011年香港金輝航運有限公司稱大新華物流拖欠其租金480萬美元;同年11月,大新華物流又被曝出因拖欠數百萬美元的船租,被挪威、希臘等地的10家船東提起訴訟。媒體披露,2011年,大新華物流總資產574億元,總負債411.6億元,其中流動負債高達304億元,1年內到期的金融機構負債本息之和高達83億元,而這家公司當年的淨利潤不到4.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