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身師的自我修養(3)(1)(1 / 1)

圖案與暗示

一名文身愛好者找到周曉東,想約他給自己文一條龍。

“他不在意龍是什麼樣的形態神情,隻關注這龍有幾隻爪,又想爪多,又顧忌自己是否‘背’得動。”周曉東不喜歡這樣“江湖氣”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文身師不懂,我們隻負責藝術呈現。如果你在意的是這些,先去找人算清楚。”

不少人印象中,文身的題材僅限於龍虎豹之類,或者是羅漢、菩薩、提刀關公。這些圖案大多被文身者主動示人,以顯霸氣凶悍。人們對於文身的不良印象,多數來源於此。

“這樣的文身追求的不是美感,是震懾。”文身師阿鬼也不以為然。他覺得文身早已變為一種彰顯個性、表達自我的途徑,圖案紋飾越來越豐富,早前那些“凶神惡煞”的觀念,過時了。

阿鬼近期的作品裏,象征吉祥如意的鯉魚文身數量最多。登門前為自己“算一算”的人也不少,有客人主動說,我五行缺火,你來給我文一團火焰。

人為什麼要文身?創辦文身藝術聯合會的王慶元思考這個問題已經二十多年。他認為,文身本質上是一種自我心理暗示,最常見的作用是告訴自己與眾不同,能夠忍受痛苦,比別人更勇敢、更強大。

不同的人群會有不同的心理需求,相應的,文身圖案也衍生出了不同的符號功能。有些文身已與市井文化融為一體。

比如燕子文身曾是小偷專用的標識,在手臂上文一隻燕子,同道中人一見便心領神會。“蛇盤劍”則很受幫派混混的青睞。

還有的文身有著更為複雜的文化含義。日本文身中有一種常見的“殺鯉圖”,通常是一個日本武士或者鬼神持刀斬殺一條鯉魚。王慶元說,中國有崇鯉文化,這種文化傳往日本後,有的日本人為了排斥中國文化元素,設計出這種日式角色斬殺鯉魚的圖案,起初這是一種反中國文化的意思表達。“中國人文這樣的‘殺鯉圖’,其實是不合適的。”他說。

在國內,這些文身寓意往往隻流傳於坊間,口口相授。王慶元曾托人從國外購回一本記載世界各國文身文化的書,書中對歐美各國和日本、香港的文身文化都有詳細的研究和分析,獨缺中國大陸。

痛苦的魅力

阿鬼善於創作日本鬼神文化題材的文身作品,這使他在別人眼中留下了高深神秘的印象。

“其實我們的生活很簡單,圈子也很小,客人通常都是熟人介紹來的。別人看到你的活兒做得好,認可你,就會主動找上門。”

說話時,他正在工作室裏準備給一個年輕男顧客刺圖。這是一塊麵積不大的文身,設計圖稿時,年輕人要求以“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為主體,選用伊斯蘭風情的字體,背後勾勒出若隱若現的中式祥雲。幾種風格迥異的元素混搭在一起,顧客覺得很酷。

伴隨著文身機的嗡鳴聲,阿鬼手中的針頭紮進肌膚,留下層層墨跡。給圖案勾邊和填色選用的是不同器械,尖針掠過,年輕人的皮膚微微顫抖,身體不自主地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