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音樂的節奏訓練分析
社會學·文藝·體育
作者:趙春影 吳飛
摘 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能夠熏陶幼兒的情操,使幼兒心智得到更完善的發展,而音樂的節奏感更是體現幼兒音樂能力的標準之一,培養幼兒音樂的節奏感受能力是讓幼兒全麵發展的途徑,也是提高幼兒素質的方法。因此,進行幼兒音樂的節奏訓練是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
關鍵詞:幼兒;音樂;節奏訓練
幼兒對於音樂有一種天生的感受能力,每個幼兒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會對音樂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喜愛,有的幼兒天生對音樂有著超強的感受能力,可以說音樂是幼兒生活的靈魂。節奏就是音樂的脈搏,它的跳動就代表著音樂的生命力。因此,要培養幼兒的藝術情操,並且提高幼兒美育欣賞水平,首先就是要提高幼兒的節奏感受能力。但是,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受能力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一個長期熏陶培養的過程。傳統的音樂節奏訓練方法一般都單調乏味,他們隻是在機械性地重複著不同的音樂節奏訓練,他們並沒有在訓練中得到快樂,這種方式會使得幼兒對音樂有抗拒的心理,自然不能讓他們愛上音樂。隻有對音樂產生興趣,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決心,才能使得音樂訓練成為一件快樂的事。音樂的教育主要是讓他們在一個輕鬆,舒適的環境下感受音樂的魅力。我們應該從不同的方麵對幼兒進行不同程度的節奏訓練。
一、從大自然中提取節奏的因素
幼兒一日生活皆教育,在幼兒生活的大自然中尋找節奏的因素,讓他們從大自然中感受節奏,進行節奏的訓練,這樣會使幼兒能夠得到很好的節奏啟蒙[1]。進行幼兒音樂的節奏訓練,首先明確何為節奏。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聲音都能成為很好的節奏練習內容。例如:火車長鳴發出的嗚嗚聲、水滴落下拍打地麵發出的滴答滴答聲、動物的叫聲等等,各種各樣的聲音能夠很好體現不同的音樂節奏類型,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聲音,從這些大自然的聲音中感受長短不同的節奏類型,這就是最基礎的節奏訓練。
二、日常生活中尋找節奏的內容
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會對音樂有不同程度的喜愛,他們都偏愛一些能發出聲音的東西,例如喜歡敲打物品發出的聲音,搖晃物體發出的聲音等等,這些由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發出的聲音對幼兒來說也是一個節奏訓練的很好的方法[2]。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收集這些能夠發出聲音的物體,提供給幼兒,讓幼兒對這些物體進行探索,從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三、從簡單易懂,明顯突出節奏的歌謠中感受節奏
幼兒都比較活潑好動,他們非常喜歡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利用一些節奏比較明顯,簡單易懂的兒歌進行節奏訓練也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兒歌《兩隻老虎》就是一個節奏非常明顯的兒歌,讓幼兒先感受這首兒歌的節奏,然後根據節奏進行拍手或拍腿拍肩等的動作訓練,利用這些身體的動作感受節奏[3]。《你拍一我拍一》也是一個節奏感非常強的兒歌,幼兒在玩這個兒歌拍手遊戲的時候,就能夠很好地進行了節奏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