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音樂特長生的培養
學科教育與能力培養
作者:張亮亮
摘 要:我校自從2002年組建了音樂特長班,麵對學校新情況的變化,辦學方向發生了重大的調整,學校領導經過深思熟慮,大膽提出了充分利用我校師資優勢、設備優勢,組建開展高中階段音樂特長生教育培養的設想。把音樂特長生培養作為我們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在班級組建、師資配備、課程開設、教學計劃等教學管理的各個方麵,給藝術特長生營造適合其特長發展和個性展示的空間。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們在藝術特長生培養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就具體操作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關鍵詞:音樂;特長;培養
一、教學模式的確立
音樂特長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教學群體,在考前要進行聲樂、樂理和練耳等專業課的學習。同時也是主考專業課和實踐性非常強的課,聲樂一直以來都沿襲專業院校“一對一”的個別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有著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針對性強的優點,是一種精英化的教學方式。然而,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也感覺到它的不足,即:課時量大,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其目前高校音樂教育事業迅猛發展,普通高中報考高校音樂專業的人數逐年增多,這樣,學生多、教師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為此我們提出了在音樂特長生的培養中實行“小團體教學”的教學思路。
所謂“小團體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知識技能水平,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開展教學。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同質小組”和“異質小組”兩種不同的分組方式進行分組。“小團體教學”的教學模式作為“一對一”音樂特長生教學模式的有力補充,是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小組課、團體課、藝術實踐課三種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開展教學。提高學生藝術實踐活動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引領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方案實施策略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領者和參與者。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是積極地觀察,觀察學生學習時的動態,認真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課堂教學中通過的心理暗示,口頭讚賞,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的鼓舞,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課堂情緒;三是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和更新知識,以從容地解答學生的提問。
(二)科學的專業培訓計劃。科學合理的計劃是課堂教學的指導性文件,也是我們優化課堂教學方法的主要依據。學期教學計劃、月計劃和教學進度的深化及具體化是學生有效進行專業技能訓練的有力保障。要求團體成員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例:鋼琴教學過程中,我們給學生提供周作業和月作業。另外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再補充增加一些相應的音階、琶音、和弦等基本技術練習。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團體成員相互監督,共同完成。這樣一方麵不會因為一時完不成作業而導致心理負擔過重,另一方麵也不會影響教學的基本進度,學生學習興趣的穩定性逐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