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數學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探討(1 /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探討

學科教育與能力培養

作者:蘇瑞菊

摘 要:本文從營造良好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敢於提問;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樂於提問;注重方法點撥指導,引導學生善於提問;加強學生親身實踐,培養學生探索精神等方麵,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增強學生問題意識的途徑,以期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質疑精神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問題意識

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對未知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遇到問題喜歡問為什麼,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利用小學生的這種心理,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教學內容,從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敢於提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和信任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扮演好教學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敢於提問,以語言和肢體動作表達對學生敢於提問的肯定。

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生活中的數學”時,可以用4、0、8三個數字卡片讓學生組成三位數,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學生的答案主要分為兩種:4個和6個。數學教師不要急於給出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寫出兩種答案的三位數,認為答案為4個的學生寫出的答案為840、804、480和408,認為答案為6個的學生則覺得還有048和084兩個三位數。此時,數學教師需要對學生積極思考和回答的行為提出表揚,然後指出正確答案應該為4個,並向學生解釋048和084不是三位數的原因:在三位數中,百位為最高位,不能將“0”放在最高位上,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可以消除學生回答問題是的緊張感,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勇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並與教師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教學內容。

二、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樂於提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數學基礎和認知水平等方麵的差異,為學生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樂於提問。

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容積和容積單位”時,很多學生對“毫升”“升”等數學概念的理解有限,對容積意義的理解也不太清楚。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喜歡喝飲料的習慣,收集“百事可樂”“營養早餐”“農夫山泉”和“加多寶”等各種飲料罐,在講解完容積的定義後,讓學生估計飲料罐的容積,然後觀察飲料罐商標上的數據進行驗證,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的學生提出疑問,為什麼不可以用斤和千克表示呢?數學教師在鼓勵學生積極提問的同時,向學生解釋“毫升”“升”表示容器可以裝多少,而斤和千克表示容器有多重,兩者所指對象不同,從而加深學生對容積定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