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學科教育與能力培養
作者:李新彥
摘 要:美術作為一門藝術課程,對於學生的全麵發展和素質教育起著重要作用。美術教學要激活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審美能力和設計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感。
關鍵詞:繪畫能力;素描能力;設計能力;培養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各方麵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中學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培養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麵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麵發展。同時要培養學生學會關注生活,關愛社會。這就要求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屏棄陳舊的教育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那麼,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呢?
一、創新美術教學方法,培養繪畫能力
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為美術課就是教師把範畫往黑板上一掛,讓學生臨摹就行了。於是有些人把美術課稱為"圖畫課"。當然我們不可否認是有這麼一些教師這麼做,但我們不難想象長久這樣下去,呆板的教學方法怎能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呢?與之相對比,美國學生學習美術,老師往往不設樣板,不立模式,讓學生在現實生活到內心想象的過程中自由地“構圖”。其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用“心”參與,真實地表現自我修改。使青少年學生的獵奇心理和自我表現心理得到滿足,學習美術的興趣就會很高。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上需要采取生動的教學方法(如用多媒體、開設手工製作)。例如在進行《圖案構成》這課時,教師把挑選好的不同構成方式的優秀圖案,通過掃描儀輸入計算機,進行編輯,演示時直接拖動所選圖層,就可以反映不同圖案的不同效果,也可以將圖案進行旋轉、換位,就可以得到形式不同的圖案構成方式。這樣既快捷方便、又美觀大方,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提高了其學習積極性。同樣在上《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這課時,我們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搜集大量的生活用品圖片,學生在電腦上可以自由地欣賞與評述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而不需要跟著老師被動的欣賞與評述。這樣,不僅教師操作方便,增加了知識量,而且學生學的直觀、主動,進而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強化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的素描能力
(一)指導要適時。就是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指導,那麼什麼時候最合適呢?就是在學生心憤憤而口悱悱時進行指導,這時學生精神更集中,求知欲望更強,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導要適度。就是技法指導難易適度,過難學生學不會,過簡學生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對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有所了解,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現狀及年級特點,選擇恰如其分的技法指導。當然技法指導既不要麵麵俱到,也不要喧賓奪主,占用學生的時間。指導過多過細會拘限學生的思維,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