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培養的實踐研究_(1 / 2)

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培養的實踐研究*

學科教育與能力培養

作者:石春霞

摘 要:物理內容抽象難學,涉及的公式定理定律思想方法多。學生怎樣才能真正學好物理呢?這不但要靠 “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學生會“學”。在學的過程中使學生主動探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多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為學生創設參與條件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物理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意識;培養

當今學生由於學業負擔重,對老師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教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物理這門學科比較複雜而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方法進行分析、推理、論證。學生很難真正參與教學過程,參與意識差。多種教學法體現物理新課程理念,體現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的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有利於學生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一、課堂教學中創設學生參與課堂的民主氣氛

課堂上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現成的書本知識,而是以積極的心態,在自己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新問題進行積極探索、主動參與的過程,應該充分體現主體地位的作用,積極參與到學習每個新知識的思維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教師適時地給以啟發,教學生如何去動腦,如何去思考,不是在教師的思維圈子中順著教師的思路走。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地方,如物體受力分析、動力學問題的解法、靜力學問題的解法等,都要求適時進行總結。通過學生對比、歸納、總結,對學過的知識和方法加以條理化,有深入、概括的理解。或學生總結,學生自由討論,然後學生代表發言總結,適當時進行板演,教師“懂裝不懂”來配合學生,在合理時間內引導其突出完成重點、總結方法,最後教師給出評價和總結,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或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並隨著問題的不斷解決而逐漸深化。或者通過遊戲或競賽,在輕鬆熱烈的氣氛中總結所學內容。對於學生容易產生認識與理解方麵的偏差甚至錯誤的方向,順著學生的思路得出錯誤的解答,激化矛盾,讓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得出正確結論。如果沒人能發現,教師會進一步追究引入更高層次 ,讓學生解決更高的問題,發現矛盾所在。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得出正確解答。同時巧設“陷阱”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讓學生時刻警覺,是不是又鑽進了死胡同。或者揪住一個問題不放,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老師利用學生探究回答問題時出現的教學契機,利用追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最後達到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目的,提高學生參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