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科教育與能力培養
作者:包麗娟
摘 要:審美能力的培養是現代語文教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目標。審美能力對於一個學生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培養、人格的塑造發揮著巨大作用,是培養21世紀新型和諧人才的奠基石和發動機。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寫作訓練中的美的因素,以美引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造就跨世紀所需要的人才。本文從小學生作文教學入手,簡單地闡述了小學生作文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寫作訓練中的美的因素,以美引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造就跨世紀所需要的人才。並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作文;審美能力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除了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練生動的優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以外,作為語文教師,還可以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充分認識“審美感受”的重要性
(一)審美感受是開啟寫作大門的鑰匙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學生發牢騷:學校的天,學校的地,老師的教誨,到底有什麼可寫的呢?童年、少年、青年如此而已,又有多少值得回憶的呢?於是常聽到一些老師埋怨:現在的小學生身在“寶山”為何卻“不識寶”呢?究其原因不外乎兩方麵:一是對“寶”缺乏必要的辨識鑒賞的能力,缺少一顆辨識的心;二是沒有挖掘“寶”的能力,無法使“璞玉”變“寶石”。
(二)生活不能簡單等同“素材”
生活並非就直接等同於寫作的題材,文學也不是簡單的生活翻版,隻有當作為寫作的人的主觀感知、審美感受融入生活,並產生了某種共振之後,生活對寫作的基礎性才能發揮出來。
二、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
寫好文章首先要解決的是由“物”到“意”的認識矛盾,其次是由“意”到“文”的表達矛盾。小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很好奇,這正是寫作實踐中由“物”到“意”認識的優勢。如何引導他們?在作文教學中,我個人做了一些探索。
(一)課堂上引導學生了解審美感受。審美感受是一種能力的熏陶與培養,它抽象而近玄妙,但並非不可捉摸。選入小學教材的典範之作,無一不是融入作家審美感受的結晶。抓住課堂教學這個環節,注意這方麵的適當點撥,審美感受乃寫作之源的觀念便會自然流向學生的心田,融入他們的血液。
(二)生活中引導學生實踐審美感受。隻有熱愛生活的人,才會得到生活的真諦。我們要滿腔熱情地熱愛生活、擁抱生活,對生活中的真、善、美熱情歌頌,對假、惡、醜則無情鞭撻。
還要熱情地關切生活中的人和事,並從審美的角度作出分析思考,使審美表象變為審美意象,及時地記錄下來。
三、增強閱讀,感受作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