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
學科教育與能力培養
作者:李興鋒
摘 要: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在語文課上閱讀教學所占用的時間最多,對培養學生理解語言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世界觀的形成,道德品質、意誌品格的培養都有重大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現狀;閱讀教學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以“教”代“讀”。閱讀教學觀念陳舊落後,教學中“教”的太多,學生閱讀的太少,因而造成學生的文化積澱太淺,缺乏語文功底。
(二)肢解教材。教師以教材為中心,教學的目的和過程是學一篇解析一篇。學生缺乏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難以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三)考點練習。教師將所要教學的課文,按照考試閱讀模式訓練學生,要求學生熟記難寫的字詞,背誦有關的文學常識及名言佳句,作一點理解性的歸納,教學的八股使學生缺乏閱讀興趣,難以和文本對話及情感交流,缺少思維碰撞和審美情趣。
(四)借鑒照搬。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學生的參考資料成堆,學生滿足於借鑒和照搬,缺乏創新,個性化閱讀嚴重缺失。這和《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背道而馳。
(五)閱讀量少。除課本外,學生很少接觸到課外閱讀,《中學生必讀名著篇目》形同虛設。它不僅忽視了文學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使學生逐漸失去閱讀的機會和興趣。
所有這一切,與新課改要求格格不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變語文閱讀現狀。
二、改變當前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現狀的策略
(一)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自己多閱讀,多思考,多設問,從中不斷增強自己的閱讀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老師在上閱讀時,一定首先要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從思想上提高學生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加大布置閱讀作業量,從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以及文言文等不同的文體進行閱讀,擴充學生的閱讀知識量,提高他們對語文閱讀的理解程度。
(二)語文不同於其他學科,其容量及其龐大,這就說明要學好語文,一方麵要把書本知識學紮實,另一方麵要加大現代文與文言文的閱讀。我覺得,要擴充學生的閱讀,必須保證時間上的充足,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加大在課堂上自己講解的閱讀,對學生進行點撥和講解如何讓學生讀懂閱讀,這就需要老師的閱讀達到一定程度。讓學生從點來帶麵,加強對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就需要學生貴在堅持,在時間上保證閱讀。
(三)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可故步自封、墨守成規。教師應多利用這種方式,讓學生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閱讀動機與閱讀效果有著明顯的正比關係,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主動性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對作品主題作多元的解讀,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不應忽視學生思維的個性差異,而應讓學生對不同文本做出個性化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