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
學科教育與能力培養
作者:張淑萍
摘 要:合作學習是現代素質教育提倡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的深入,小組合作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基於這種情況,本文筆者將結合小學語文的教學特點,淺述小組合作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並提出相應的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以期能夠幫助讀者,使小學語文課堂更加的豐富多彩,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得到更加全麵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在小學素質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改革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進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法是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是當前課堂教學的主流,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不論在講授課文、閱讀課文的教學中,還是在作文教學中,都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形式。下麵我就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合理搭配,優化合作小組
將合作理念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形成的合作學習模式,主要是指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幹小組,在教師的參與、點撥、引導下,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的、互助性的學習活動和小組成員或小組之間的互相配合,以實現合作小組的各個成員共同發展目標的學習。學生和教師是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模式中的兩個重要角色,其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則起指導作用。語文合作學習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這裏就要求教師要合理的搭配,讓活潑的孩子與膽小的、不愛發言的坐在一起,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如教《幸福是什麼》這篇課文,我讓每組學生選一個當導演,而後讓導演找幾名同學分別扮演文中的角色。
二、功在平時,提供合作學習的平台
(一)積極轉變角色,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著教學過程的性質和教學結果的質量。師生隻有在教學中情感交融,氣氛和諧,才有可能達到師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也才能讓學生勇於、敢於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容納學生的不同個性,但我想,出現“學生隨意而動,教師不可收拾”的局麵絕不是課程改革的初衷。如果把新課程理念當成一種時尚,一味地趕時髦,標新立異,忽左忽右,忽視其本質,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無所適從,影響人的健康發展。是的,我們不必苛求課堂的絕對安靜,但並不等於一味地給學生自由,必須保證教師作為組織者的有效聲音的存在,注重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其合作精神。
三、評價反饋,指導總結與應用
合作學習結束後,教師需要傾聽學生的總結發言,給予及時的反饋和建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總結和概括發現的結論,提供學生應用新知識的情境等。同時,教師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要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能夠承擔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我們知道,每個學生的自身情況不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當的角色自然也就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小組同學進行正確分工後,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從而達到相應的水平。教師還要對小組合作學習作出一個適當的評價,以便教師和學生為今後的學習任務作好更為充分的準備。作為教師,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地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進一步準確地把握合作學習的特點,有的放矢,才不至於使合作學習的開展走偏或流於形式,也才能達到開展合作學習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