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如何培養初中生學習興政治的興趣(1 / 2)

淺議如何培養初中生學習興政治的興趣

學科教育與能力培養

作者:於彩珍

摘 要: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並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現代心理學證明:興趣是推動個人去追求,去探索的一個重要因素。前蘇聯教育學家斯卡特金認為:教育效果取決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初中生保留著許多兒童期的心理品質,處於形象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所以培養他們的興趣尤為重要。那麼,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本文就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談點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政治;興趣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留給人們的印象是原理晦澀、內容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條文繁瑣冗長,在教學方法和考試上就是死記硬背,對於學生來說毫無興趣可言,怎樣才能扭轉這種頹廢消極的心理?筆者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明確目的,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我們知道,興趣是認識主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在實踐中產生,發展起來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貫徹教學原則遵循教學規律,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講解的內容是學生最關心的,最希望了解的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師生關係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感和意誌,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活動。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相容的師生關係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如果學生喜歡某位教師,那麼他們的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學習熱情就會高漲;相反,學生討厭某位教師,就不會喜歡聽他的課,甚至在上課時間搗亂,那還有什麼學習效果?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境。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師生關係。

二、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突破陳規

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獨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解決問題。教師要允許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互相爭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然後推薦小組代表進行回答、交流,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學生頭腦中習慣性的定勢思維,充挖掘學生個體的智慧和潛能,引導學生敢於突破陳規,不唯書、不唯師,不滿足現成的答案。鼓勵學生去探索、去創新。正如我國著名科學家錢三強所說“什麼叫名師?並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師,而是善於啟發誘導,讓你敢創。”

三、注意培養道德情感

教育要“動之以情”即在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同時,要注意道德情感的感染,使道德觀念和情感體驗聯係起來。通過這一教學活動,學生從心底產生共鳴,情感上產生巨大振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通過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化學生,善於以情激情。其次要做到情通理順,在獲得了一定的情感的基礎上,要對學生進行道理上的疏通,使學生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該十分珍惜。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滿足人受尊重的需要,人就會感到自己有價值、有能力,從而迸發出自我實現的需要,也易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教師要樹立新的教育理念,課堂上建立彼此信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師生應成為教學過程中相互學習主體,共同參與,雙邊協作,共同發展。教師親切和藹的語言,微笑期待的目光,自信堅定的神態都能對學生產生較好的引導和鼓舞效應。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教師還要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教師在構建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活動中,要勤於積累資料素材,巧於設計問題情境,善於駕馭語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