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途徑分析
學科教育與能力培養
作者:賈學勇
摘 要:閱讀能力是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必須培養的重要能力之一,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是豐富學生語感、提高對文章的領悟能力、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將探索提高小學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加強閱讀基礎培訓,有梯度地增加閱讀強度;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興趣;注意閱讀策略的選擇,提高閱讀有效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途徑
語文作為一門兼具知識性與工具性的科目,不僅僅影響語文學科本身,而且對於其他科目也具有重要意義,是學習任何科目的基礎,所以語文在小學階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古以來,閱讀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尤其對小學生而言,知識麵比較狹窄,思維和領悟能力都相對較差,通過閱讀,可以有效地擴展學生的視野,補充課堂知識的盲區,這對提高學生小學階段的語文水平、語言表達能力乃至促進其他科目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幫助學生收集信息、發展智力、培養品德、主動認識和適應社會生活,提高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可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其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閱讀基礎培訓,有梯度地增加閱讀強度
要想提高閱讀能力,最重要的方式仍然是多讀、多看、注意積累。閱讀是語文科目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所傳遞的信息的最好方式。同時,閱讀也是訓練語感的有效途徑,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在加強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給學生的閱讀創造一個過程,也就是學生逐漸提高的過程。因此,教師應重視最基礎的閱讀,注重其中深刻的內涵,這樣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很多學生開始對閱讀並沒有興趣,對閱讀也不了解,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合適的方法對學生給予引導。閱讀課文前,教師應根據文章主旨人物、情節、線索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後沉思,複述課文,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使學生掌握了課文要旨。另外,加強學生的人際交流交往,也是對閱讀的有力輔助。文學內容都是來源於生活,不了解生活,也就不會有更深刻的閱讀體會。所以,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讓學生多接觸生活,多與不同階層、年齡的人對話,多看多想,潛移默化地提高閱讀能力。
三、選擇正確有效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閱讀需要掌握技巧,所以適當的閱讀策略與技巧對於提高閱讀有效性,提高閱讀能力有重要作用。培養閱讀策略與技巧,一般需要在閱讀前後或同時,適當插入一些特殊的訓練,這對提高閱讀效果和培養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好處。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會通過前後文段的意思推測與揣摩文章的含義,對於比較短的文章閱讀要按照恰當的閱讀步驟進行。另外,讀文章要有粗讀、精讀之分,這樣每次讀才會有不同的感悟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