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淺思(1 / 2)

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淺思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桑曉紅

摘 要:語文是一科內容豐富、源於生活的科目,對學生潛能的挖掘具有促進作用。語文是承載我國母語最主要的一門學科,語文不僅內容豐富且涉及範圍廣泛。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對小學語文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若能夠將語文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衝破兩者之間的阻礙。讓語文社會化、生活化,將語文融入生活,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感知語文,在語文中認知生活,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思考

知識的獲取必然是通過教育實現的,而教育則來源於生活,教育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生活中可以探究到課本之外的知識。目前,我國教育事業仍處於較為陳舊的局麵,傳統的教學形式仍在沿用,將語文教學作用扭曲,成為應試教育的工具,語文本身廣博豐富的知識學生無法真正領略。因此,如何將語文教育方式生活化,教學內容簡單化,讓學生全麵深刻了解語文知識,是當前需深入探討的課題。語文教育的生活化,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更好的融入生活、適應社會,進而得到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學情境的構建

小學生處於懵懂時期,對社會、生活和學習隻有初步的認知,但是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充滿探尋的欲望,針對這個階段的學生,教師成為了他們的引領者,是他們步入成熟的動力之源。語文科目源於生活,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將語文生活化,讓學生將實際生活經驗帶入到語文學習當中,與語文零距離接觸,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在生活中認知語文的自覺性。教師適當將語文課本內容創設情境,讓其親臨其中深入思考,將複雜的情景簡單化,方能真正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體會文章包含的真實意義,讓學生們用語文表述自己的觀點。因此,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與課文切合的情景,進而充分呈現課文所述內容,讓學生領悟課文所蘊含的情感,進一步讓學生感受邁入這樣的一個學習環境之中。另外,引導學生應用日常生活經驗,來體會、感知語文知識。

(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開展課堂討論

小學生各個方麵都處於發展階段,對於一切新奇事物都充滿好奇,但是這種好奇是短暫的,小學生注意力的轉移也是迅速的,欠缺堅韌的意誌力。可是對於語文科目的學習,是一項需要長期積累沉澱的過程,需要學生持之以恒的毅力與學習態度。所以,在語文教育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若隻讓學生單純的對文章進行閱讀,長此以往必會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分析探尋,進而領悟文章的精髓。與此同時,開展課堂討論,就同一篇文章,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必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會產生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傾向,讓小學生各自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想法,在課堂上為學生開展辯論賽,讓小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就同樣的問題各抒己見,利用不同的方法證明自己的觀點,互相討論、思考,在討論中得到學習,最終達成共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辯論中活躍學生思維。這樣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閱讀主動性的同時,實現對學生思想教育的目的,挖掘學生學習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