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效課堂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使用“任務導學”的對策研究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張精藝
摘 要:通過對高中數學“任務導學”教學方法的逐步探索與升華,相信它將會成為可以促成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完美結合的有效工具。
關鍵詞:任務導學;教師;學生;對策研究
新課程標準在2001年首次明確將實踐與綜合應用列為我國高中數學教學的必修內容,提出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充分引導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與經驗來解決現實的問題,以此來促進學生不斷進行知識係統的建構。研究出一種新的教育方法,這樣不僅可以讓教師教的少,還讓學生擁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那麼“任務導學”教學模式就是這麼一種教育方法。新課改提出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的身份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要求,“任務”作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獨立學習和相互合作探究的紐帶是備課組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更是學生自主探索、展示自我的舞台。通過對高中數學“任務導學”教學方法的逐步探索與升華,相信它將會成為可以促成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完美結合的有效工具。
一、教師
(一)教師要適應新課改要求轉變觀念和角色。新課改下,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那麼教師的傳統角色定位與觀念也要做到轉變,規定教師要由過去單一的知識傳播者轉為影響學生學習的探索者、指導者和反思者。“任務導學”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指導者的身份,加速自己從“教”師到“導”師這樣的一角色轉變過程,做到信任學生獨立探索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以指導,幫助學生消除自主學習中的認知障礙,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去,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吸收新知識。教師的教學是在不斷的反思中進步的,因此教師要做好課堂反思者,隻有這樣才能夠找到更合理解決教學問題的途徑,從而持續優化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超越自己,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二)教師要營造一個和諧互助的學習氛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不僅需要有良好的教學藝術,最重要的是應該有一個能夠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的能力,學生在平等、信任、理解的教學氛圍中就能夠更好的解除認知障礙,掌握教學知識。“任務導學”課堂教學是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與展示中共同完成的,學生在學習討論小組裏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會有許多生生交流的過程,還會有學生在全班麵前講解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與提出自己疑問的機會。
(三)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預習的指導,關注後進生。教師會在新課講授前把學案發給學生,學生通過學案能夠明確學習目標,帶著任務進行預習,這不僅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也更是“任務導學”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學生經過預習後不僅能發現自己的知識認知障礙還能提高自己聽課的效率,預習的有效性關係到“任務導學”教學模式課堂的成敗,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預習的指導,並做好敦促學生完成學案自主學習部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