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中化學的生活化教學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郭文輝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可概括為“化學主要研究物質及其變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化學課程也提出了新的理念,注重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用生活化的內容充實課堂中的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生活素材之外,還應該緊密聯係學生感興趣的、容易使學生產生概念理解規律的生活背景,選取生活事例進行教學,並嚐試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新課標對高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與識記,更要注重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與創新,強調能力的培養。化學作為高中教學中重要的學科之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激發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因而,加強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顯得尤為重要。
一、化學生活化教學概述
傳統的化學課過於追求科學化與理論化,課堂的交流探究環節容易陷入形式化的深淵,課堂缺乏互動與交流,教學效果不顯著。高中化學是一門生活性、實踐性課程,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隻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為教育。”因而教學的時空就不能局限於學校時間及教室,而是要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走向實踐。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化學教學可以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實踐活動,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學生活化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緊密聯係學生感興趣的、容易使學生產生概念理解規律的生活背景,利用生活經驗所能夠提供的素材,指導學生對新的問題情境做出描述、解釋和探究,並嚐試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二、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按照建構理論來理解,學生並非白紙一張,他們本身有自己的生活經驗,相應地有自己的思想主張和對化學的看法,因此在化學學習中,他們本有的認知基礎必然會參與到活動之中。那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時候,就絕不是單純地接受,他們自己的思想主張會參與理解和重構化學知識。也就是說,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建構的過程。這種建構的過程如果有相應的情境作支撐,效果會十分理想.可以有效地使學生高效地將知識由外向內轉化為自身知識結構中的一部分。為此,教師在教學前要注意收集有關的化學生活情景資料,在課堂上適時引入相關情景,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從兩使學生能真正學有所獲。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要使高中化學生活化,老師就應該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聯係學生的實際,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現象,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再由此導入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實際作用和價值。要引導學生建立係統的知識結構體係,老師在化學教學中的教學設計就必須立足於事實證據。隻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化學概念和規律有具體、生動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老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積極發揮學習化學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