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魏晶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情感態度是語言運用的血脈,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用理解和愛喚起學生燦爛的笑容,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的變化,要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使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感教育;方法研究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積極情感如興趣、動機、自信、意誌和合作精神等是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並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誌,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可見,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努力促使學生德、智、能、情、趣均衡發展,使認知、情感、意誌三者相互促進,從而達到學生素質的全麵發展。加強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根據學生生理、心理和認識特征,遵循優良情感發展的一般規律,從英語學科的特點出發,樹立“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激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興趣,鍛煉學習意誌,培養合作精神。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英語教學活動既是傳授語言知識、形成語言技能、發展認知策略、培養人文精神的實踐活動,也是在特定情景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師生之間不僅有認知方麵的信息傳遞,還有情感方麵的信息交流,情感與教學存在著息息相關的聯係。
(一)通過情感教育,有助於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係。情感教育可營造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有助於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打破傳統的師生關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
(二)通過情感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堅定的學習意誌和高尚的情操。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有畏難情緒,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受到環境、情緒、家庭、社會、知識、等方麵的影響。特別對於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情感更容易波動,不穩定情緒更明顯,有時甚至會出現缺乏把學習搞好的信心。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自信和堅忍不拔的情感,在教學上可以通過科學家的範例熏陶學生的情操,激勵學生奮發圖強、知難而進、立誌成才,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對時代應負的責任。
(三)通過情感教育,有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是學生創造力的基礎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隻有使學生在情感上受到需要,方可轉化為對開發的自覺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情景,使其產生探究的興趣,並由情感上的需要上升審思過程的自覺行為,把學生吸引到積極探索中去,這不僅使學生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馳騁,創造性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激發,而且能使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探究發現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