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強和改進學校的美育教學勢在必行_(1 / 2)

加強和改進學校的美育教學勢在必行*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陳桂霞

摘 要:美育也稱美感教育,它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以美育人,以情動人”是美育的特有功能。學校美育不是知識教育,是能力教育,它在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感受、表現、創造能力和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方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教學勢在必行。

關鍵字:教書育人;美育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教書育人是有機結合的統一體,隻教給知識,不塑造心靈,培養不出合格的人才。如今學生的思想狀況著實令人擔憂:學習差的學生不思學習,不求上進;學習好的學生隻顧學習,不問他事。曾看到報紙上登載了作家李鋼與一個孩子(學生)關於柯受良飛越黃河的談話,讀了令人觸目驚心。當李鋼問孩子看電視(飛越黃河)的感覺時,這個已受過學校教育本應是純真無瑕的孩子竟希望柯受良掉下去,理由是那樣更刺激;當李鋼問及他的理想的時候,他的回答是“掙大錢”,理由是有錢可以享受;當李鋼問他會不會像柯受良那樣去冒險,像警察那樣去助人為樂時,他滿口否定,認為人活著就是享受,助人為樂太傻了……雖然像這樣的孩子不會是多數,但給我們教育者敲響了一個警鍾。學生的思想狀況堪憂,原因是應試教育的誤導,使有些學校淡化或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教育,走上了一條片麵追求升學率的死胡同;更主要的是因為學校德育的內容死板,方法單一,偏重於蒼白無力的說教,很難被學生接受,更難抵禦社會、家庭中一些反麵教育的影響。現今大多數小學、初中都開設了思想品德課、班會、團隊活動課,製定了一係列的學生守則、行為規範,其內容大多是學生要怎麼樣而不許或嚴禁怎麼樣等等,學生往往無法接受,不願接受,或者表麵接受而內心不接受。這樣產生了令不行、禁不止的教育後果。要改變這種局麵,必須徹底改變德育的內容和方法。生活離不開美,缺少美的生活就像沙漠缺少綠洲一樣枯燥單調、沒有生機。自從有人類文明以來,不同時代的人都在沿著美的蹤跡,拍攝美的倩影,探求美的秘密,譜寫美的樂章。對美的追求時刻存在於學生的生活當中。例如,剛剛懂事的孩子就喜歡穿好看的衣服,聽大人的誇獎;幼兒園裏的小朋友因為得了小紅花而欣喜若狂;小學生、中學生更會有意或無意地欣賞和表現他們心中的美。從美學的角度講,德育的目的是通過說服、教育、管理、影響、感化等多種方式去把學生塑造成為美的人,使他們既具有相貌、體態、服飾、行為、風度等外在美,也具有精神品質、心靈和情操等內在美,培養學生的內在美應該是德育的主要目標。有的學生喜歡打架鬥毆,且屢禁不止,不是因為這些學生會從打架鬥毆中得到什麼益處或愉快,主要原因是他覺得敢於打架鬥毆是一種勇敢無畏的表現,可以讓別人覺得自己有麵子、有風度;有的男生蓄長發、染發,女生塗脂紅,穿超短裙,是因為這些孩子誤認為自己的形象、行為是美的,是一種風度,是瀟灑。對於學生的這些錯誤行為,過去的思想教育往往局限於談心、批評、或製定守則、規範去要求學生做什麼、不做什麼,這種做法,就好像是用腳踢汽車想使它發動一樣,效果不會好。最好的做法應該是讓美育與思想教育聯姻,用美去引起學生心靈的沉醉與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