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小學教育邊緣化現狀思考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常維兵
摘 要:“邊緣化”是一個較抽象的說法,簡明地說,“邊緣化”就是非中心的意思。而我國的新課標改革下農村小學教育正麵臨著教育邊緣化的現狀。為此筆者在總結我國農村小學教育的有關特點後針對農村小學教育的邊緣化現狀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供有關人員參考使用。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育;邊緣化;現狀
我國近些年來推行的新課程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事業的變革,然而由於新課標在農村小學教育中的實施遇到了種種的困難,因此農村小學教育逐漸被邊緣化,偏離了新課標下的教育軌道,這極其不利於農村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當在農村小學教育脫離邊緣化的過程中作出不懈的努力,以促進農村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我國農村小學教育所麵臨的尷尬現狀
(一)教學配套資源不足
新課標明確指出了小學教育對於學生發展的重要性,要求廣大教師認真開展小學生的教育工作,同時也對學校的相關配套設施作出了硬性的規定。在此情形下,農村小學教育麵臨著十分尷尬的處境。由於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以及鄉鎮政府未給予農村小學教育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我國農村小學教育的配套設施數量嚴重不足、新式教學設備稀缺、現有教學設備老化等問題的出現。這就使得我國的農村小學教育逐漸背離新課標的要求,從而被“邊緣化”。
(二)教師資源困乏,總體素質較低
我國的農村小學目前擁有的師資配備與城市相比有著明顯的不足,這是由於農村的生活條件較差,教師普遍工資較低,因此多數教師不願留在農村開展小學教育,而且農村小學教育存在的一個問題便是教師的總體教學素質不高。由於我國的教育改革尚不深入,因此許多重大的改革隻是在城市進行試水,農村作為教育改革的薄弱環節,相關的教育製度並不能得到良好的貫徹落實。因此,農村部分小學教師未能參加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開展的技能培訓活動,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小學老師們難以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1]。
二、有利於農村小學教育擺脫教育“邊緣化”的有關措施
(一)加強農村小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
教師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育部門應當加強農村小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教育部門應當定期開展有關的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活動,號召廣大小學教師們開展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工作。在技能培訓活動中,教育部門應當向教師們傳遞先進的教學理念,使得教師們對於小學教育產生新的認識與理解,同時教育部門還應開展針對小學教師們的心理谘詢工作,由於農村的生活條件較差,部分教師們可能不太適應,長久以往可能會產生一係列的心理問題,這不利於教師們正常地開展教學工作。因此教育部門們要注意幫助教師們形成安貧樂道的心境,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對於國家教育事業和農村孩子們的重要地位,從而積極投入到今後的教學工作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