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低年級語文拚音教學方法淺析(1 / 2)

小學低年級語文拚音教學方法淺析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趙生國

摘 要:漢語拚音作為幫助學生認識漢字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是小學低年級語文課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必須熟悉掌握的工具。但低年級的學生無意注意占主導,他們往往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聽講,有目的地注意有關事物,但不能持久。為了避免學生一入學就失去語文的興趣,教學中我們要改進教法,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要變抽象的拚音符號為朋友,讓他們“活”起來,“動”起來,寓學習於活動和遊戲之中;與說普通話和識字教學相結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拚音教學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語拚音是最基礎的漢語言知識,是語文的重要基礎內容之一,是一年級學習和教學的主要內容。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筆者以為漢語拚音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正確發音、拚讀。一年級語文教師,應當做好語文教學初步的漢語拚音啟蒙、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使用拚音進行語文探索學習的習慣。

一、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圖和語境歌學習

語文教材在漢語拚音部分編排了幫助學生學習聲母和韻母的情境圖和語境歌。它以生動直觀的形象吸引著學生。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些因素組織教學。如在教學第一冊第一課·“a·o·e”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看圖,然後說圖上畫了什麼?在學生對事物有了初步感受的基礎上學習“a·o·e”的音形和四聲,就能使學生在看、聽、說、讀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再如教學“b、p、m、f”一課,教師先引導學生自己看圖,然後教師根據圖講述小故事:大家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一個小朋友想要摸(mo)大佛,爸爸告訴他:“你聽,大喇叭裏正廣播(bo)大佛是文物,大家要愛護!”故事中把“bo、po、mo、fo”的讀音巧妙地含在其中了。再利用語境歌加強記憶,爸爸帶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裏正廣播(b),愛護大佛不要摸(m)。這樣就把字母教學寓於故事和語境之中,既有了學習興趣,又滲透了人文教育。

二、設計遊戲,讓學生在快樂中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如果讓學生整堂課都在反複地讀。他們肯定感到枯燥乏味。運用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遊戲中,他們會學得既主動又輕鬆。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遊戲。例如,為了讓學生掌握拚讀的要領,可以製作這樣5張卡片:“m、a、q、i、ao”。首先,讓全班同學把這5張卡片讀準;其次,將這5張卡片分發給5位同學;最後,讓他們按一定的順序組合成兩個音節。一個是m·a·Ma,學生拚讀時要做到“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另一個是q·i·ao·qiao。這樣的音節,聲母和韻母中間有介音的情況,則采用“三拚法”。“聲輕、介快、韻母重,三音相連猛一碰”。學生反複朗讀這兩個音節,讓拚讀的要領在學生心目中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