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策略探討(1 / 2)

高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策略探討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吳建業

摘 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師生互動是雙向的,同時它又是多元化的,不僅包括語言交流,互動行為,還包括情感互動以及教材與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活動,新課程理念提倡“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和學生互為主體,他們並不是獨立的出現在互動中,而是共同參與在互動過程中,忽視了任一主體都不能稱之為師生互動。當然,師生互動的目的不在於為了互動而互動,創造一種寬鬆、愉快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本文通過幾個方麵敘述作者自己的心得。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也正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隻有在教學活動中有效的達到師生互動交流,才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也在語言運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麵得到全麵和諧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有效的互動交往,是實現新課標,形成新理念的基礎。在實踐中,我重新認識課堂教學的性質與任務,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與角色,並以此重新調整了英語課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實現師生互動

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高效互動是從根本上克服傳統課堂弊端的出路。課堂教學中的單調(聽→講)、單項(師→生)、單一(教材)、滯後(反饋不及時)、被動(老師逼迫學生學習)的境況限製了學生的手腳,扼殺了學生的思維。教師要秉承“通過學生、為了學生、圍繞學生、激發學生、服務學生”的宗旨,通過一個轉變(師生角色的轉變)、兩個前置(問題前置、學習前置)、三種方法(自主、合作、探索)、四種形態(展示進行交流、點撥實現提升、糾錯進行落實、開放實現拓展),實現教師真正地關注學生,與學生互動共成長。在課堂中突出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在程序式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英語新教材,從數量和內容等方麵加強和豐富了各種類型的訓練。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注意知識的遷移,提高解題能力。在學會使用某個知識點後,可以練習一些演變題。通過演變這些練習題,可以對所學的知識及時遷移,使認識的範圍更廣,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深,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協同互動式英語課堂教學的關鍵,積極嚐試自主學習途徑

Wells指出“……語言的互動是一種合作的活動”,它包括“建立一個由發送器、接受器和語境三者構成的三角關係”。可見,互動不隻是傳遞信息的過程,更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互動的參與者在一定的自然或非自然語境中,借助文字或非文字手段,對信息進行理解、加工和交流。教學中,應讓學生的提問成為教師的資源,從而實現多向互動合作。此時,我們教師應當考慮學生在學習中會發現什麼問題?怎樣去解決問題?該怎樣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共同研究,探討?在課堂上,我注重讓學生提“兩種問題”,一類是學生自己弄懂了用來考別人看是否能懂的問題,可說:“我考考大家……”,另一類是學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問題,用來請教同學或老師,可說:“我請教大家……”而教師並不著急去表態或解答,而是留給學生思考餘地,師生共同商量著解決。這樣,教師不僅是教者,也是學者,思者和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