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習題課教學中的應用(1 / 2)

淺析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習題課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王富強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生物教學大綱已明確將“具有創新意識,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作為高中生物課程的目標之一,而生物學中的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生物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生物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生物教學;探究式教學法;習題課教學

在生物習題教學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探究式生物習題教學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而知識與能力的獲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師進行強製性灌輸與培養,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考、親身體驗出來的。探究式生物習題教學實質上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引入生物習題課,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並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傳統生物習題教學中,較為普遍的現象是:1.習題教學受到師生的普遍重視,教師講題目,學生做題目。習題教學的活動方式幾乎是千篇一律的老師講、學生做,重視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訓練,輕視過程和情感目標的體現。2.從習題題目設置過於偏、難、繁、舊。背景比較單調,和生活實際嚴重脫節,題目的結論唯一確定,缺乏開放性,禁錮了學生的大腦,對於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極為不利。這些使學生隻能看見生物學中的“孤立樹木”,而沒有領略到生物學“森林”的美妙與和諧,學生缺少理解應用生物學知識所必需的實際背景、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的支撐,也很難應付千變萬化的生物習題。

隨著新一輪課改中課程功能的轉變,生物習題教學的功能也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它不隻是檢查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更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以使物理習題訓練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因此生物習題教學中如何進行科學探究,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克服心理障礙,激發興趣,培養探究意識

學生由於長時間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習處於被動狀態,形成了一種壓抑的課堂心理,大多數學生害怕說錯了遭到嘲笑,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特征受到了嚴重影響,他們的求異,求變的意識,受到壓抑,表現為心理上的障礙:感知不敏銳、害怕失敗,循規蹈矩,崇拜權威,不想也不敢懷疑,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課堂上要創造一種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創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由回答,激發他們異想,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課堂教學範圍裏對教師具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理論聯係實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習動機,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生物現象是趣味性習題的好素材。這樣編排的習題不僅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指導學生把理論運用於實際,使學生感覺到生物就在身邊。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