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張霞
摘 要:導入是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引入興趣的大門,使學生產生學習欲望的重要一步。教師對新授內容的巧妙導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自主性,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而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為整個課堂的成功奠定基礎。
關鍵詞:英語課堂;導入;活動設計;激發興趣
常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也有句話說:“萬事開頭難”,精彩的導入不僅會給學生帶來新鮮感,還會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的欲望,導入設計得好,能起到醞釀情緒、集中注意、滲透主題和帶入情景的作用。所以導入一定要新穎別致,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課堂中,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潛能。下麵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導入方法:
一、激發興趣法
興趣是學生最大的老師,隻有對所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一堂成功的課不是老師講的有多精彩,而是每個學生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表現積極活躍,都能參與其中,從而掌握知識。為了激發學生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營造寬鬆愉悅的教學氛圍,我常采用riddles(設謎),interesting pictures(圖片),guessing games( 遊戲),stories(故事)來導入新課。
如:八年級上lesson13:I Love Autumn,課文中提到兩個重要的節日-中秋節和感恩節,我先讓學生講中秋節的來曆,完了之後再補充感恩節,讓學生明白這兩個節日的時間都是秋天,從而引出autumn這個單詞。
二、發散思維法
思維是人類最美麗的花朵,思維促進語言的發展。發散思維可以引發學生思考,發散學生思維,積極調動已有知識,學會用英語思考問題。比如冀教版八年級上Lesson25 I Want to Be a Teacher,可以設計一個學生去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職業,另外的搭檔猜,這樣可以聚焦知識,全員參與,給內向和後進生機會,增加自信。
三、創設情景法
創設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際情境。情景源於生活。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和表達的積極性。
比如七年級上lesson18:We All Look Different,我會找兩個學生,一男一女,站在講台上,問誰高誰低,皮膚,長相,頭發長短顏色等,準備一些道具,讓學生裝扮一下,然後我會問: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學生會明白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是有差異的。Lesson22:In the Restaurant,教師準備一碗餃子,麵條的圖片並標有價格,讓學生扮演服務員和顧客,結合前麵所學知識:Would you like sth.please?How much for...?學生自然明白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和話題了。
四、溫故知新法
這是我們最常用的一種導入新課的方法,複習舊知識,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由上節課的思路引出今天的話題。這種方法便於將新舊知識邏輯聯係起來,便於教師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如:七年級上冊Lesson25:Jenny’s Family,在學習LI Ming’s Family 的時候,可以先複習Jenny的家庭成員和職業情況,後引出李明家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