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的探析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劉翠敏
摘 要:計算機已經成為現階段辦公的必要工具,成為人們正常工作要掌握的技能,因此人們對信息技術的學習非常迫切。如何做好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研究的問題。我們應該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到培養學生未來生存能力的高度,讓學生認識計算機,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正悄悄地對人類社會進行一次技術改革,它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正在不斷地發展與深入。而信息技術的推廣與使用也極大程度地影響、改變我們的傳統教育,因此教育工作者應當正確認識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功能特點,科學而有效地使現代信息技術與基礎課程的教學相結合、相融合。信息技術,即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利用現代電子通信技術從事信息采集、存儲、加工、利用,以及相關產品製造、技術開發和信息服務。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在教學工程中應該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對學生教學的重要性,信息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信息技術教育在現階段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著重探討如何做好小學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工作,主要觀點如下:
一、現階段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狀況
由於掌握信息技術是踏入社會參加工作必需的技能,因此,人們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關注程度在逐漸的提高。但是由於該學科的學習受社會環境和家庭經濟狀況的製約,同齡學生中計算機相關知識及操作水平相差較大,且信息技術課的課時有限,課堂所能傳授的知識較少,這是現階段限製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重要因素。
二、加強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的建議
(一)提高全體師生對信息技術教學的認識程度
計算機是信息的主要載體和傳播工具,在教育中承擔較重的作用,利用計算機能夠完成相關工作文檔、計算、統計分析等相關任務。要充分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缺乏將使自己成為可怕的“文盲”,不了解信息技術的人將在社會上寸步難行,與社會脫節,無法獨立生存,因此應全麵培養小學學生使用計算機、學會讓計算機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二)培養學生對“信息素養”的敏感性
培養小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並能通過有關途徑,如:利用媒體、互聯網、書籍、報紙等收集所需要的信息。然後將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對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始階段,通常懷著好奇、興奮的心理,但隨著學習內容的不斷深入,部分內容需要反複的、大量地訓練,極大程度地消減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該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索知識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