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高中學美術鑒賞教學的方法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姚穩
摘 要: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是提高學生文化修養的有效途徑,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四個方麵談談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美術鑒賞課;教學
中學美術鑒賞課是提高學生文化修養的有效途徑,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往往隻有二、三名同學回答了問題,更多時候是教師指名回答或是遇阻代庖。絕大多數學生隻是洗耳恭聽。久而久之,美術鑒賞課上,教師就是一幅接一幅的從作品的來曆講到作者的奇聞趣事,最後挖掘作品的思想內容。作為一名美術工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這裏談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把教材變活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成學生學習的唯一內容,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去學教材、“鑽”研教材,甚至去背教材,教材被神化了、絕對化了,教學變成教書。而就拿高中新課程中的美術鑒賞這本書來說,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的時間最多是在第一節美術課下課之前。在好奇心和新鮮感退掉之後,在學生眼裏那些老掉牙的傳統繪畫,殘磚斷壁的古代建築,爛瓶破罐的古代工藝,斷頭缺臂的古代雕塑等等,根本再也吸引不了他們的眼球。如果隻按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的話,學生的興趣可想而知,課堂效果也會不言而喻。因此,我不再把教材當作“聖經”來解讀,也不再當課本知識的消極的解釋者和課本內容的忠實執行者。在教學中,我打破教材原有的結構,嚐試把教材重新進行編排,不再按照美術作品原來的年代、畫種分類、古今中外等條目的順序,而是以“主題性和比較式”的原則編排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對某一主題與老師之間互相合作討論,以及對各種美術作品進行比較,從中獲取相關知識。如在講《中國古代繪畫擷英》這節課時,自編了《最貴的一幅中國畫》這個教學內容:先提問有誰知道中國畫當今拍賣的最貴的是哪幅畫?價值多少錢?然後在互聯網上搜索到這件《杜甫詩意山水冊頁》。讓學生通過這些畫的研究和討論,以點帶麵地掌握了中國山水畫的藝術傳統特征,並因勢利導的引出中國畫的另外兩個題材《中國人物畫》和《中國花鳥畫》及其特征;通過組編《中西方人物畫比較》來教授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的繪畫;還有用《瘋子畫家——凡高》來講解西方現代美術,讓學生通過了解凡·高的坎坷一生和他對藝術執著的追求來領悟西方現代美術的產生的根源、發展和成就。
二、注重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和手段的創新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有一定的教學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敢於打破各種思想的束縛,建立一個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如每節課的課前視頻,我選擇了一些學生關心的感興趣的動畫給學生欣賞,滿足學生的胃口,從中也讓學生了解這一現代媒體藝術的魅力。也可放一些畫家的故事、名家作畫錄像以及跟美術有關的電影分片段連播等,先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集中過來。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要創造性地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如拍賣會,演講會,簡單繪畫比賽等。例如在欣賞西方現代美術作品的時候,我從網上找來當今世界上拍賣最貴的十幅繪畫作品,模擬拍賣會的形式,讓座位上某一列的學生逐個給指定的作品出個價。在其過程中對該幅作品及同類作品進行分析鑒賞,最後對出的價錢離實際拍賣價相差最遠的同學進行“懲罰”——上台表演節目。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課堂氣氛又輕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