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新教育背景下的數學教學(1 / 2)

創新教育背景下的數學教學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陳建峰

摘 要:隨著數學新課程的理念、功能、內容和結構的變化,必將對數學有效教學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將從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有效教學的理念出發,針對新課程標準指導下數學有效教學行為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數學有效教學

一、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有效教學的理念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從產生至今,有效教學就一直是教學研究的焦點之一,頻繁地出現在教育文獻和實踐者的視野之中。但有效教學研究的曆史表明有效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其內涵一直隨著教學價值觀教學的理論基礎以及教學研究的範式變化而不斷擴展、變化。新課程改革引起的 教學觀的變化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規範,我們認為,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教學關注完整的人的發數學有效展

教學是否有效並非完全依賴於客觀的標準來判斷,實際上對教學有效性的判斷是一個價值負載的活動,它取決於人們的教學價值觀和教學目標觀。對教學目標的不同認識,必然會導致對教學有效性的不同判斷。數學新課程規定了三大課程目標領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意味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斷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數學有效教學必須促使學生在這三大目標領域上得到全麵充分的發展,數學有效教學要求教師將學科價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二)數學有效教學旨在促進學習

數學有效教學是一整套為促使學生學習、實現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策略。但有效教學的著重點在於“有效”,而教學的“有效”則體現在學生的學習上,體現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上。因此判斷教學有效性的標準是學生的學習。有效教學要求教師承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觀念。

(三)數學有效教學呼喚效益意識

數學有效教學強調教學效果,教學效果的底線就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數學有效教學強調時間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時間內學生發展的最大化。

(四)數學有效教學需要反思與創新

數學有效教學必然是一種反思性實踐,有賴於教師持續的反思與探究。數學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有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創造精神,也需要教師具有經驗意識,從經驗中學習形成自己的實踐智慧。

二、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

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因此課程改革必然是教育教學理念的改變和教育教學策略的革新。由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直接發生關係的是教師,教師能否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內涵實施於課堂教學中,是新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至關重要的環節,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是真正掌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方向的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新理念與課堂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成為新課程的學習與研究者、創新與實踐者,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實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乃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教學最終是通過學生學習的高效率來表現的,為此教師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