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幼兒園有效開展遊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郭豔霞
摘 要:幼兒園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良好的遊戲環境,從幼兒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出發。靈活設計遊戲內容,讓遊戲組織形式多樣化。讓幼兒在學習中發展語言和智能,更好地了解社會和認識社會,使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關鍵詞:幼兒園;遊戲教學;興趣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教學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遊戲化教學是指以遊戲為手段,貫穿幼兒園的整個教學活動,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任務隱藏並融於各種遊戲之中,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符合幼兒園教學的特點及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其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作為一個幼兒園老師,如何在遊戲中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效開展好遊戲教學呢。
一、要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
在幼兒遊戲教學中要注意遊戲的科學性、趣味性、活動性和規則性,確定好遊戲的目的和目標,有利於觀察孩子是否通過這個遊戲得到提高和經驗。選擇難度適宜、符合幼兒興趣、及幼兒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來融入遊戲,使幼兒獲得認識上的滿足和成就感,有利於增強幼兒學習的興趣和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同時可以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隻有在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個幼兒都得到的發展,才能使他們成為全麵和諧發展的人。根據皮亞傑的《兒童心理理論》來看:“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隻有2-4分鍾;中班的3-8分鍾;大班的5-10分鍾”的科學論據,我們在建構遊戲的時候必須以這個理論為基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時間”,讓幼兒掌握關鍵內容。遊戲是幼兒的玩耍活動,是幼兒最喜愛的娛樂性活動,也是對幼兒體智、德、美全麵發展教育的主要手段。
二、通過遊戲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期是培養道德意識、道德情感、傳授正確道德行為的關鍵期,因為這個階段的幼兒很容易接受正確的、美好的、規範的刺激,這對他們養成習慣至關重要。那麼通過遊戲可否完成這些目標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在開展模擬公交車收車票的遊戲中,我讓一個小朋友做汽車上的售票員,我對他說:“我是你的老朋友,可我今天沒帶錢,你就讓我上車不買票吧!”他聽了我的話愣住了一下,但經不住我再三催促終於同意了。可這事真的就對嗎,我讓小朋友來評判。結果意見變為二種:一種認為既然是老朋友當然可以不買票;而另一種則認為不行。一個小朋友激動地說乘車是有一條規則的,那就是上車要買票,這條規則人人都要遵守。經她這麼一說,大家恍然大悟。第二天,當我們在叫他重複昨天那段情節時,我們的“售票員”說什麼也不同意了,他一本正經地說:“我已經懂得這個道理了,幹嘛要再做呢?可見遊戲中傳授給幼兒的道德意識、行為規範在孩子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在遊戲中討論發生在我們生活周圍的事,讓孩子通過討論知道一些道理,對於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大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