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1 / 2)

淺談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史雪蓮

摘 要:在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語文課堂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綜合素養的全麵提升,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盡可能大的教學效益,讓學生從被動學到主動學,從不會學到會學習,毫無疑問,這樣的課堂才是最有效的課堂。

關鍵詞:語文;課堂;有效性

在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如何切實有效地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在筆者看來,隻要我們的課堂始終以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本,隻要我們的課堂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綜合素養的全麵提升,隻要我們的課堂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盡可能大的教學效益,讓學生從被動學到主動學,從不會學到會學習,毫無疑問,這樣的課堂才是最有效的課堂。那麼,怎樣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呢?

一、課堂的定位要準,找準教學起點

課堂的定位要準,這個標高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了就沒有吸引力,太高了又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課堂定位必須切合本班的學生實際,不能照搬“名師”經驗,更不能照抄所謂的“優秀教案”。教師要順著學生的思路設計教學過程,就必須了解教學的真實起點,不斷地把最近發展區變為現有發展水平,從而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進。課堂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徹底轉變觀念,將課堂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歸還給學生。教師要有教學預設和生成的“生本”化意識,一切從學生的主客觀實際出發,牢固樹立“用教材教”的理念。切忌唯上唯書,盲目崇拜。要關注動態生成的有效性,切忌口若懸河,離題萬裏。教師要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走到“自覺”的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去,將外部需求轉變為不可遏製的內驅力。語文教師既要注重學生最後的學習結果,還要注重學習過程,尤其要關注學生的習得過程,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在詩意盎然的課堂上盡情扇動想象和聯想的翅膀;授之以漁,觸類旁通。

二、課堂教學語言要生動

語言是語文教師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進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學習動機則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講求形象、生動、精練、幽默、富有啟發性,這樣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學生有了正確的學習動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夠集中精力,堅韌不拔地探索下去,並能克服學習中的重重困難。

語文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要求語文教師表達時富有情趣,善於使用一些成語、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風趣機敏的話,以增添語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語文教學語言的形象性,要求語文教師表達時善於形容、比擬,繪聲繪色,充分發揮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感以喚起學生的表象,使學生容易理解學習的內容。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的語言,語文教師如能在課堂教學中恰當應用,就能使語言充滿魅力、富有啟發性;就能啟迪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就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動腦去思考、動眼去觀察、動口去表述,學會寫作,從中獲得知識。語文教學語言的情感不能隨意而發,也絕非矯揉造作,一定要依據語文教材的內容,才能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同樣,語文教學語言的節奏也要根據語文教材的內容和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巧妙地控製和調節,不能為了節奏而節奏。快慢得當、輕重有度、張弛適宜的節奏是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達到啟發性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