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課外閱讀(1 / 2)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課外閱讀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李香梅

摘 要:開展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理念下開放式大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

關鍵詞:大語文教育觀;課外閱讀;自主學習語言;積累語言

葉聖陶先生對閱讀曾有過這樣的論述:“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學生在校的時候,為了需要與興趣,須在課本或選文以外閱讀別的書籍……如果隻注意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隻做了一半。”“精讀”指課內閱讀,“略讀”指課外閱讀,也就是說,隻重課內閱讀教學,把注意力全部貫注在課本上,教學任務隻完成了一半,還有一半是“課外功夫”,包括課外閱讀。魏書生、徐振維等行家的教改實踐,把課外閱讀擺在一個與課堂教學並重的位置上,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效果。

一、課外閱讀現狀分析

現在,初中學生課業較重,課餘時間常被擠占,再加上升學競爭的壓力,沒有時間和精力閱讀課外書籍,缺乏課外閱讀的積極興趣。課外閱讀的目的和讀物種類的選擇也存在問題,大多數初中學生讀課外書隻為消遣,為調劑精神或打發一些課餘時光,以至於選擇的讀物有明顯的偏向,多數是消遣性的報紙和武俠言情作品。此外,在一些家長和老師眼中,課外閱讀可有可無。一旦學習成績滑坡,往往遷怒學生的課外閱讀。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沒有深刻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二、加強新課程意識下的閱讀內容引導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也是人性的角鬥場,開卷有益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但我們要說開卷並非都有益。對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閱讀內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應該作必要的引導。當然,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讓學生讀世界名著。但教師在選擇、推薦閱讀內容時,應摒棄傳統的教育性標準而選擇反映學生生活和“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也是人性的角鬥場,開卷有益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但我們要說開卷並非都有益。對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閱讀內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應該作必要的引導。當然,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讓學生讀世界名著。但教師在選擇、推薦閱讀內容時,應摒棄傳統的教育標準而選擇反映學生生活和

心理需求,符合當代少年閱讀口味的書籍。實踐證明:一個人的興趣是與心理需求緊密聯係的。隻有在學生潛在的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後,他們在閱讀中才會投入更大的熱情和智慧,才會在閱讀過程中自覺地、自主地去嚐試、體驗、思考與實踐,主動與文本的思維碰撞,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樣,課外閱讀的優勢才會漸漸凸顯出來,知識與思想的萌芽才會越加粗壯。為此,筆者注意了以下三個方麵的內容:一是注意課外閱讀內容與課內內容的溝通,將課內教育教學的內容當作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閱讀當作是麵,由點到麵的拓展閱讀,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形成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外溢於課外的“漣漪效應”。二是注意課外閱讀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課外閱讀是學生與人類最富於智慧,最充滿個性的思想者的對話,要善於讓學生聯係自身實際,從他們的思想和經驗中吸取有益的營養,積累更多的社會生活經驗,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