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妊娠末期,很容易發生早期破水。
妊娠中胎兒的位置不一定,常常會發生改變。妊娠七個月時,小小的胎兒浮在充滿羊水的子宮裏頭,因此胎兒的位置時時改變,橫產的情形也就多了。妊娠五六個月時橫產約有一半多的機會,其後,隨著妊娠月數的增加而漸漸減少;到了要生的時候,橫產已減為4~5%了。
在妊娠早期橫產兒很多,然後又很自然地改變到自然的位置,這叫做胎兒各自回轉法。臨產時,如果依然是橫產的話,隻要找婦產科醫生便可安產;如果遇到骨盆狹小或是高齡初產產道伸張惡劣的情形時,有時需要施行剖腹生產的手術。
雖然橫產兒在生產時曾有異常情形,但生出來後和正常生產的嬰兒並沒有什麼嚴重的差別。不過由於胎兒在母體腹內位置的關係,生出來時會略有斜頸的現象,頸部不是向左就是向右傾斜。所以生產後嬰兒要接受整型外科的治療(不需要經過手術也可治好)。胎內嬰兒的大小,一般來說是和母體的體格成比例的。比方說太太是體形小的而先生的體形是大的,如果嬰兒的體格和先生相似的話,難產的情況比較多。
實際上,胎兒發育過大不能通過母體骨盆的情形非常之少,所以骨盆略為狹窄並不一定會難產,因此也不一定是非用鉗子分娩不可。
隻在骨盆大小和胎兒頭部大小不能夠維持平衡的時候,才必須使用鉗子分娩、吸引分娩或剖腹手術。這種平衡的關係,大體上經過醫生的檢查可以知道。如果用B超拍攝的話,那就更清楚了。
鉗子是金屬製器械,用來夾住胎兒柔軟的頭部。如果急迫地使用而用力過度的話,會傷到胎兒的頭部,產生腦出血或皮下出血,甚至會傷害到孕婦的產道。因此最近在吸引分娩方麵,多利用阻壓把胎兒頭部吸出來的方法,如果這種方法不行的話,就隻好使用鉗子了。
離齡產婦一定要剖腹產嗎
產科醫生對30歲特別是35歲以上的產婦的胎盤未能發揮功能(即“胎盤機能不全”)的可能性很敏感。有些醫生在為高齡產婦作第一次產前檢查時就已說明,他們可能會在預產期前或後為其做人工引產而不等待自然分娩的開始。這當然不是所有產婦都必須這樣做的。如果一個已到預產期的高齡產婦,她和胎兒都呈現完全正常時,就應該讓她作自然分娩。不過,要對產婦和胎兒的情況作經常監視,一旦預產期已過並發現胎兒窘迫時,就應立即開展適當的醫療手術。
自然分娩法
對分娩心存恐懼感,隻會招致身體不必要的緊張,反而會增加分娩痛苦。
必要時可上產前輔導課消除孕婦心中的恐懼,同時充分練習呼吸法或鬆弛法,除此之外還可做做孕婦體操,增強孕婦在懷孕期的體力。
受過自然分娩法訓練的產婦,可縮短分娩的時間,減少不正常的分娩現象,分娩時自然會輕鬆愉快。
拉梅茲分娩法這是使分娩輕鬆的一種準備訓練,或稱之為產前教育性訓練,其基本方法就在於肌肉的鬆弛與呼吸有節奏。
1.肌肉鬆弛法——分娩的痛苦是肌肉為抵抗陣痛與腹壓所形成的,所以隻要使肌肉鬆弛下來,減低抵抗的作用,就可以緩解痛苦。這項原理已經由藥物鬆弛肌肉,促進分娩進行的實驗獲得證實。
2.節奏呼吸法——這是利用節奏性呼吸集中產婦的意識,維持肌肉鬆弛或者在分娩之際,提高產婦體力,促進分娩順利進行。
這兩種方法雖然有些差異,但不必拘泥於任何一種,隻要適於孕婦本身,就可自行采用。
3.精神性預防無痛分娩——這是前蘇聯的貝爾包斯基和尼可萊耶夫由自然分娩法發展而成。
他們認為分娩疼痛是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和不安造成,所以應該利用精神上的訓練和輔助動作的練習,減弱疼痛的感覺。據說90%的人經此法訓練之後,分娩時會變得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