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一切從尊重開始,放下身架來溝通(3)(2 / 3)

1.讓孩子知道什麼樣的人才算好朋友

父母要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擇友引導。比如革命老人謝覺哉在《交朋友中的道理》一文中就提出過這樣的忠告:“要交‘益友’,不交‘損友’。”就是要和正直的人、誠實的人、愛集體的人交朋友,不能與品德低劣、染有惡習的人交往。這樣就讓孩子在交友之時有了一個大的原則和方向,不與那些品質低劣的人交往,從而避免陷入交往誤區。

2.培養孩子交往的信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當孩子在某些方麵有了特長,就會為他結識新朋友提供機會,在交往中增強自信心。托馬斯·伯恩特說:“友誼建立在共同興趣的基礎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麼就努力培養他的多種興趣。這樣,孩子在參加共同活動中,可以逐步建立朋友之間的友誼。”

3.指導孩子怎樣與朋友相處

在孩子交朋友的過程中,父母要不斷地進行指導:對待朋友要真誠坦率,以誠相待,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待朋友要努力做到熱情、關心、彬彬有禮。處事要寬宏大量,不計較個人得失。每個人的性格、情趣各有不同,交往中就要盡量尊重朋友的意願,主動尋找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談。

另外,由於每個朋友的心理還都有心理敏感區,那就要在平時說話、玩笑裏,盡量避免刺激朋友心理敏感點,不要刺痛他心靈的“瘡疤”。還要告訴孩子,在與朋友相交時,要特別講究信用,凡自己不容易辦到的事情,切不要輕易答應,說話也要留有餘地。但凡自己能辦到的和答應辦的事,就要千方百計盡力去辦。如果遇到意外,事情沒辦成,就應主動向朋友說明情況,以取得對方的諒解。

4.尊重孩子的意願

在孩子交往的過程中,盡管需要父母的指導,但父母也要尊重他們的意願,讓他們有一定的自主權。在選擇朋友方麵,父母和孩子的意見常常會不一致,隻要對方不是品行太差,還是盡量先尊重孩子的意見,然後在他們交往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幫助。

5.當孩子結交了不大好的朋友時要引導

由於孩子涉世不深,辨識能力不強,一時不慎就可能出現不良的交往。萬一自己的孩子出現了這種情況,父母切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方法,而應該細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積極防範措施。一般來說,當孩子結交了不好的朋友並犯了錯誤的時候,絕大多數孩子會懷著悔恨又害怕的心理,這正是父母對他們進行細致教育的良機。如果父母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方法,則會讓孩子產生對立情緒,甚至破罐子破摔,以致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耐心地弄清情況,再誠懇地與孩子進行感情溝通,提高孩子的認識。必要時,還應與學校、有關方麵聯係,終止孩子與不良朋友的交往。

別用孩子的成績長自己的臉

金女士參加了女兒期末考試後的家長會。父母們聚在一起,說說孩子的學習,相互取取經、發發牢騷,當然也總免不了比比孩子的成績。因為金女士的女兒一向成績優異,大家都對她羨慕不已,這個說“看人家的孩子多讓人省心”,那個說“你有什麼教育孩子的好辦法也教教我們”,讓金女士感到很得意。可是成績一公布,金女士傻眼了:女兒這次隻考了個二十幾名!盡管老師對金女士說,孩子隻是因為數學考試中的一道大題意外失手,才把成績拉了下來,其他幾門課都考得很好,可金女士卻覺得這簡直是晴天霹靂。回到家,金女士就把女兒叫到身邊大聲訓斥起來:“你這次考試怎麼考的呀?怎麼會這麼馬虎,把一道大題的分都丟了!平時你都能考個前三名,這回竟然考了二十幾名!你知道我去開家長會時多沒麵子,別的家長還要向我取經,結果我女兒考得還不如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