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如果你自己不拿個蘋果或是柑橘嚼嚼,而光是命令孩子“去吃點蔬菜和水果”,孩子是不會照你說的去做的。為了讓孩子吃這些健康的食品,父母首先要樹立一個榜樣。
7.永遠不要說“永不”
有些父母認為某些不能過量吃的食物應該永遠受到禁止,這是不對的。如果孩子喜歡巧克力,要讓他吃,隻是不可讓其每天都吃。
8.不僅僅關注餐桌
如果希望孩子生活得健康,不要僅僅擔心脂肪,還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在吃飯時吃零食,並要預防孩子在進食中出現嗆著、噎著等一些意外。
使孩子愉快地度過節假日
青少年在節假日的犯罪率明顯高於平時在校學習期間。有的老師驚異地發現,一個原來學習認真、遵守紀律的學生,在過了一個暑假後,竟然變得經常遲到、曠課,學習成績也急劇下降。與之相反,從武漢市“十佳”少年的成長曆程看,他們不僅在校表現好,而且節假日期間也積極參加一些健康有意義的活動。如一位學生在節假日苦練書法藝術,五年級時利用春節這個時機為市民免費書寫對聯。再如一位學生參加向山村貧困孩子獻愛心的活動,利用暑假帶領同學拾易拉罐等去賣,用其所得費用幫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讀書。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十分喜歡節假日,他們總是盼星星盼月亮,盼望著節假日的到來。節假日是孩子重要的生命曆程,節假日活動是對孩子學校生活的必要補充,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每一位家長都應努力幫助孩子合理地安排節假日活動。
同樣是小學生,同在節假日裏,不同活動安排產生了兩種不同結果。這不能不促使家長進行理性思考:節假日為什麼會對孩子有這麼大的影響呢?這是因為:①在節假日裏,孩子離開學校,離開了教師,父母也放鬆了對孩子的要求和管理。加上孩子學習任務輕,壓力小,自由支配時間大大增多,交往時空、對象複雜;②節假日包括寒暑假和國慶節等重大節日,連續時間較長,約占全學年時間的1/4。在這麼長的時間裏,孩子離開學校,處於自由狀態或家長的監護狀態。由於小學生年齡小,正處於他律向自律過渡的階段,自我製約能力、控製能力弱,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可塑性特別大。
具體說來,節假日對孩子的成長有正、負兩方麵的影響效應。
從正效應來看:①可以緩解緊張的學習生活,調節生活節奏,豐富生活情趣;②促進自己興趣愛好的提高,發展自己的個性;③可以利用節假日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成績;④可以擴大孩子的生活時空,讓孩子走向大自然和社會,增長見識;⑤可以走親訪友,自主交往,鍛煉自己的交往能力等。
從負效應來看,若節假日活動安排不當,則有可能讓孩子浪費節假日時間,養成不良習氣。如大手大腳,任性刁蠻,生活無規律,亂交朋友,或個性孤僻,甚至染上看黃色書刊、吸毒等毛病,走上犯罪道路。若不注意對孩子節假日活動的管理,則很可能會使孩子誤入歧途。
親子正麵溝通秘訣
1年中有許多有意義的節日。如何使孩子愉快地度過這些節日,為自己、為他人增添歡樂,是父母不可忽視的教育內容,不妨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1.利用節日,進行有關的知識教育
例如:在教師節進行尊敬老師、尊重知識、尊敬長輩的教育;在“五一節”進行愛勞動、愛勞動人民、愛惜勞動成果的教育;在“六一兒童節”進行未來教育。讓孩子對這些不同節日有具體的認識。
2.過節,父母需要為孩子做好榜樣
例如:教師節,父母應通過談話、通信或去拜訪自己的老師,以體現尊師的道德風範;母親節,父母應關心問候自己的母親,給母親排憂解難,讓老人稱心如意。這種教育效果好,與口頭教育互為補充。
3.讓孩子參與節日中有意義的活動
如“六一兒童節”“五四青年節”、國慶節,學校、社會都要組織各種形式豐富多彩的活動。要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各項活動,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增長知識,讓孩子高興、愉快地度過節日。
4.讓孩子和自己一起準備節日食品
如春節過年包餃子,大人可帶著孩子一起采購、一起動手,既能使孩子得到鍛煉,又能使其學到簡單的烹飪技術,從而使其過得盡情、高興和滿足。
家長必須高度重視節假日孩子的活動安排,防微杜漸,積極引導孩子合理安排節假日活動,充分利用有利因素,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促進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