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開放乘勢而起
專題報道
昔日,琿春號稱“海東盛國”,是與盛唐齊名的亞洲第二大國際商埠:今朝,琿春可謂“投資樂園”,是中國第一個國際合作示範區。
開發開放以來,琿春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高舉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大旗,始終堅持先行先試,率先突破,成為我國參與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窗口”和“橋頭堡”。
多年來,琿春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高舉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開發大旗,始終堅持先行先試不動搖,不斷強化與朝鮮、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地區的經貿合作,為我國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開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回首發展曆程 留下堅實足跡
縱觀琿春市開發開放總體曆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一)起步階段。1988年琿春被吉林省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長嶺子口岸被國務院批準為對蘇聯邊境貿易口岸,1989年實現了經圖們江第一次出海試航成功。1991年10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提出,將圖們江地區開放開發列為重點支持的多國合作開發項目。
(二)熱潮階段。1992年3月,國務院批準琿春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邊境城市,設立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擬定了《圖們江下遊琿春地區綜合開發規劃大綱》。同期,朝鮮在羅津-先鋒地區設立自由經濟貿易區,俄羅斯在濱海邊疆區設立了海參崴自由經濟區。
(三)積澱階段。自1994年以後,省、州及琿春市厚積薄發,充分利用各種優惠政策優勢,先後成功舉辦了“95圖洽會”、“98圖洽會”和“99旅交會”;辟建和升格了4個口岸,形成全國唯一的縣級口岸群;開通了多條通往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的陸海聯運航線,為琿春開發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崛起階段。進入新世紀,琿春市迎來了加速發展戰略機遇期。國家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民族區域自治、興邊富民等優惠政策在琿春疊加;琿春出口加工區、中俄互市貿易區相繼獲得批準並建成,構成了 “三區合一”格局。2009年8月30日,國務院頒布實施《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2012年4月13日,國務院批準設立了首個國字號的“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並下發了《關於支持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建設的若幹意見》。
縱觀戰略地位 窗口獨領風騷
琿春因其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為我國參與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窗口”和“橋頭堡”。
——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地位。東北亞作為區域合作條件十分完備的地區,目前正處在加速升溫和合作轉型的關鍵時期。琿春是中國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戰略節點。合作建設中俄朝三國交通基礎設施,打造東北亞物流通道,實現率先突破、率先發展,就能在區域合作中爭取主動、搶得先機,大大提高我國在東北亞區域合作中保持主導優勢,發揮區域經濟主導作用。
——國際經貿合作戰略地位。《長吉圖規劃綱要》將琿春定位為窗口、“延龍圖”為前沿、“長吉”為腹地,逐步形成腹地、前沿、窗口一體化,沿邊地區與內陸腹地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格局。充分發揮琿春的“窗口”作用,利用琿春各口岸和通道,開通中日、中韓陸海聯運航線,打通吉林省開邊通海、走向世界的黃金通道,構建多國合作的平台,為吉林省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發展對外經貿往來,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創造全新的區域經濟發展空間。
——邊疆民族政策戰略地位。琿春是漢、朝、滿、蒙等多民族集聚居住地區,是典型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暢通東北亞運輸通道,全麵擴大對外開放,有利於民族區域體製機製創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壯大琿春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功能,密切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和睦鄰友好關係,以經濟大繁榮、大發展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在更高層麵上的和諧與穩定,富民安邦,確保邊境地區的長治久安。